周中银

  • 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能活多久(音频)

    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能活多久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存活时长从六个月到十年以上不等,具体的存活时长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所决定。胃底静脉曲张常见于晚期肝硬化患者引起的继发症状,胃底静脉曲张会导致局部血管组织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在受到内部或者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引起血管破裂,从而造成消化道大出血。对于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预防治疗等方式进行对症处理。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消化道局部静脉血管的压力,预防血管破裂,常见的药物类型有血管加压素、奥曲肽等,手术治疗方式包括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等。另外,良好的饮食以及生活方式对于改善胃底静脉曲张的症状,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 做完胃息肉手术应该吃什么(音频)

    做完胃息肉手术应该吃什么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做完胃息肉手术后,可以服用盐酸环丙沙星片、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硫酸阿托品片等类型药物。盐酸环丙沙星片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术后患处充血肿胀现象,并且对于术后感染病症的发生具有预防性作用。配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以及枸橼酸铋钾颗粒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可以通过抑制胃酸液分泌以及在胃壁黏膜表层形成保护层,减少酸性物质对术后患处刺激影响,加速胃部组织愈合修复。硫酸阿托品片作为抗胆碱能药剂,可以有效缓解术后患者出现的胃脘疼痛、灼热、反酸等症状。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可以多选择清淡、碱性、易消化类食物,如小米粥、馒头、烂面条等。
  • 胃内息肉怎么办(音频)

    胃内息肉怎么办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内息肉的患者可以通过内镜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对症处理,胃内镜切除治疗对于胃内息肉病症是首选的治疗方式。通过借助肠胃内窥镜技术,对胃部局部增生性息肉组织进行微创切除治疗,常见治疗形式有微波灼除术、高频电凝切除术、氩离子凝固术等。术后患者可以使用解痉止痛药、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类型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并且可以预防术后感染的情况发生,常用药物类型有硫酸阿托品片、枸橼酸铋钾颗粒、头孢拉定等。但是对于胃息肉直径大于2cm或存在组织癌变可能的患者需要结合实际病症的情况,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以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如胃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等。
  • 胃息肉多久复查一次(音频)

    胃息肉多久复查一次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的复查并没有明确的复查时间表,具体多久复查一次,要根据个人的病情以及医生的判断、指导为准。如果切除的息肉比较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息肉大于2cm,3-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如果息肉超过3cm或者更大,最好在手术切除后1个月复查一次。具体检查的时间除了与息肉大小有关外,还与息肉的多少、部位以及年龄、体质、恢复状况有关系,不可以一概而论。所以患者要积极和医生进行沟通,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的复查,并且保持随时候诊的状态。
  • 胃息肉手术后多久恢复正常饮食(音频)

    胃息肉手术后多久恢复正常饮食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术后的恢复时间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决定,目前胃息肉手术治疗一般都是内镜下息肉摘除,主要是针对息肉较小、数量较少的患者,由于是微创手术,术中主要是暂时对胃黏膜的损伤,一般在3天后即可基本恢复正常饮食,但不能进食辛辣、生硬的食物。如果要胃的功能完全恢复,需要一个月左右。针对息肉较大、数量较多以及可疑恶变的患者,则需要行开腹手术或者胃大部切除手术,这种手术的损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一般在肛门排气后即可少量进流食,逐渐加量,约一个月后可适当进食软食。如果要等胃肠道恢复正常,恢复消化功能以及正常的饮食,一般需要在3个月以后。
  • 什么是胃息肉(音频)

    什么是胃息肉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是胃部常见的良性病变,主要是胃黏膜出现赘生物,表现为胃黏膜层的良性病变,胃息肉目前病因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有进食了刺激的药物和食物,导致黏膜出现赘生物。\n胃息肉可以通过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进行明确诊断,同时可以做组织病理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常见的胃息肉类型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症息肉等,对胃息肉的治疗可以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状态。此外,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以给予抗幽门螺杆菌的四联药物疗化,可以明显降低息肉的发生率。
  • 胃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音频)

    胃息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的形成与遗传,炎症刺激以及饮食等因素有关。部分人出现胃息肉是先天性因素导致的,比如父母患有胃息肉,直系亲属患有胃息肉可能性就会增加,应在后天生活中做好饮食护理进行预防。不少人在平时会有些胃部疾病,疾病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炎症长期存在时会对局部造成刺激性,因此而诱发胃息肉的出现。不少人在平时喜欢抽烟、酗酒,或者经常喝浓茶,饮食上吃刺激性的食物,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胃黏膜的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胃部的血液循环,患有胃息肉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对于患有胃息肉的患者,为了避免出现恶化,可以使用内镜治疗的方法切除。
  • 多发性胃息肉能根治吗(音频)

    多发性胃息肉能根治吗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多发性胃息肉是可以根治的,多发性胃息肉的出现与遗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患病后会对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造成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上是通过内镜手术对息肉进行切除,息肉得到切除后患者的病情就可以得到根治。但是胃息肉复发几率比较高,术后不注意自己的饮食护理或者胃炎经常反复发作,会诱发疾病再次复发。多发性胃息肉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半年左右到医院进行复查,发现有复发现象可以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后患者应当注意自己的生活调理,尽量规律饮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避免抽烟、喝酒,以预防疾病复发。
  • 胃底息肉的症状(音频)

    胃底息肉的症状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底息肉一般没有特殊的症状,胃底的小息肉尤其是直径<2cm,息肉表面黏膜光滑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大多数在做胃镜检查时发现胃底存在有黏膜的赘生物,通过组织病理活检来确定其病理类型。\n胃体息肉常见的病理类型有腺瘤性息肉、炎症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如果息肉直径比较大超过2cm以上,同时局部黏膜出现破溃的现象,可能会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这时表现为有黑便或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同时局部黏膜破溃,会因为胃酸刺激息肉表面黏膜,导致有上腹疼痛的现象,以及反酸、烧心等症状。\n因此胃底的息肉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症状考虑息肉恶变的可能或者息肉过大,还有局部黏膜破溃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出现了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来清除息肉,避免恶变。
  • 胃息肉0.5cm需要手术吗(音频)

    胃息肉0.5cm需要手术吗
    讲解医师:周中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胃息肉0.5cm无需进行手术治疗,胃息肉的出现与长期炎性刺激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属于良性,不会造成恶变可能性。0.5cm大小的胃息肉相对比较小,患者没有症状表现出来,无需进行治疗。对于有症状出现的患者,适当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使用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类的药物,比如硫糖铝、奥美拉唑。使用药物后可以减少胃酸对胃黏膜造成的刺激,同时促进胃黏膜的康复,有助于改善病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一旦发现息肉出现增大现象或者身体上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胃镜下对息肉进行切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