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锐

  • 胰腺炎反复发作会变成胰腺癌吗(视频)

    胰腺炎反复发作会变成胰腺癌吗
    胰腺炎反复发作可能会转变为慢性胰腺炎,从而转变成胰腺癌,但是风险相对较小。目前有研究证实,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可增加7.2倍左右。极少数胰腺炎可能有家族性或遗传性,大约有1%-2%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和基因突变有关,携带有胚胎基因突变的胰腺炎患者,胰腺癌风险较普通慢性胰腺炎患者增加26-87倍。此外,胰腺癌可能压迫或阻塞胰管,导致胰腺炎反复发作。虽然慢性胰腺炎增加胰腺癌的风险,但只有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变,所以慢性胰腺炎患者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胰腺炎反复发作,应尽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CT、MRI或者MRCP,明确胰腺炎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胆管结石引起的胰腺炎反复发作,要及时进行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对于有胰腺炎家族史的患者,必要时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明确是否为遗传性基因突变引起。
    2023-08-02
  •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是什么(视频)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如下: 1、腹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一般比较轻,而且定位不是较明确,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并且部位会相对固定; 2、体重减轻:肿瘤消耗导致; 3、黄疸:如果肿瘤位于胰头部,黄疸常为突出症状,甚至是首发症状,是由于胰头癌压迫或浸润胆总管引起。另外,胰体尾部的癌细胞如果转移到胰头或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淋巴结,压迫胆管也可以出现黄疸。胰腺癌黄疸的特点是肝外阻塞性黄疸,呈进行性加重,可伴皮肤瘙痒、尿色加深,大便缺乏色素呈陶土样改变; 4、消化道症状:常见的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可能为患者首诊的原因; 5、出血和梗阻:部分患者由于胰腺癌侵犯胃壁或十二指肠肠壁,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和胃出口梗阻症状,如呕吐、腹胀; 6、转移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转移病灶,引起相应症状,如腹腔种植可引起腹水、腹胀、尿频,甚至大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
    2023-08-02
  • 如何鉴定胰腺癌骨转移(视频)

    如何鉴定胰腺癌骨转移
    胰腺癌骨转移主要是根据骨转移的临床症状结合检查确定,包括骨扫描、CT、磁共振,甚至PET-CT等。胰腺癌骨转移不常见,文献报道大约有7.3%的胰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椎体是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具体如下: 1、临床症状: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疼痛部位与转移部位密切相关,但并非骨转移一定会出现疼痛。肿瘤转移到胸腰椎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转移到肋骨可以出现肋骨的疼痛; 2、检查:骨扫描、PET-CT可以进行全身骨骼的扫描,对发现骨转移有较好的敏感性。CT、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骨转移,呈溶骨性表现,可对肿瘤破坏的部位、程度、脊柱结构的完整性、脊髓神经受压进行综合评估,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预后较差,发生骨转移提示胰腺癌晚期,预后更差。但是为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更好的生活质量,出现骨转移仍应积极治疗,尤其是椎体转移,可能导致神经压迫,导致瘫痪、生命质量明显下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要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
    2023-08-02
  • 胆管癌胆管引流后的并发症(视频)

    胆管癌胆管引流后的并发症
    胆管癌胆管引流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外引流包括经皮肝穿刺引流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内引流包括胆道支架置入和外科胆肠吻合。引流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感染、胰腺炎、电解质紊乱、导管脱位、腹痛、穿孔、出血、肿瘤沿胆道播散等。不同的引流方式发生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不同,具体如下: 1、内镜下鼻胆管引流:以胆管炎最为常见,表现为腹痛、发热,其次是胰腺炎; 2、经皮肝穿刺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脱位,其次是胆管炎和导管阻塞。早期导管脱位会使胆汁漏到腹腔中,引起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发生致命性风险; 3、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逆行性胆管炎和胰腺炎; 4、外科胆肠吻合:主要并发症是反流性胆管炎和吻合口狭窄。
    2023-08-02
  • 胆管癌如何缓解腹胀(视频)

    胆管癌如何缓解腹胀
    胆管癌腹胀的原因包括腹水和胆道梗阻,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腹水:大量腹水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确定,引起腹水的原因包括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肿瘤腹腔种植。对于低蛋白血症,可以补充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肝功能。胆管癌影响胆汁引流,也会影响营养吸收,加重低蛋白血症,可以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减轻腹水。对于门脉高压引起的腹水,可以通过药物降低门脉压力,减少腹水形成,改善腹胀的症状。由于肿瘤种植引起的腹水,如果没有化疗禁忌症,可以通过化疗控制肿瘤,减少腹水。如果腹水引起严重的腹胀,影响到呼吸、肾功能,可以考虑腹腔穿刺引流,抽取腹水缓解腹胀。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利尿剂减轻腹水,但在利尿放腹水时要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2、胆道梗阻:胆汁淤积在胆总管导致胆囊肿大,胆汁无法进行肠道,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导致腹胀。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胆汁引流缓解腹胀。
    2023-08-02
  • 胆管癌后期会出现什么症状(视频)

    胆管癌后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胆管癌后期会出现原发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症状和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具体如下: 1、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癌通常是指发生在肝外胆管上皮,包括左右肝管到胆总管下段的恶性肿瘤,以胆道梗阻为突出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黄疸刺激皮肤可出现皮肤瘙痒。因为大便中缺乏胆色素,大便可呈灰白色,甚至陶土样。由于胆汁排出受阻,影响消化吸收,患者可出现食欲下降,营养吸收障碍可导致体重减轻。对于病变在中下段的胆管癌,可出现胆囊的明显肿大,患者有时在体表可以摸到肿大的胆囊。对于病变在上段的胆管癌,胆囊未肿大,甚至会缩小。胆道梗阻可以继发胆道感染,出现胆管炎症状,包括上腹部明显疼痛、寒战、高热,甚至出现毒血症状,引起感染性休克; 2、转移症状:胆管癌晚期会出现远处转移,最常见的是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以在左锁骨上窝触摸到质硬的肿块,活动度较差,按压无明显疼痛。肿瘤在腹腔种植,可出现明显腹水。 晚期胆管炎的治疗主要是系统治疗,如果出现梗阻性黄疸,可以进行胆汁引流。如果是腹腔的种植转移引起严重腹水,可以进行腹水引流,做腹腔化疗,进一步控制腹水。
    2023-08-02
  • 胆管癌手术后要化疗吗(视频)

    胆管癌手术后要化疗吗
    胆管癌患者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都处于中晚期,加之解剖的局限性,手术达到R0切除的机会较少,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进行化疗。但具体是否需要化疗,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手术的彻底性。对于根治性手术切缘阴性、淋巴结没有转移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或者化疗。对于切缘阳性,即镜下有肿瘤残留,或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给予系统化疗或者放化疗。对于术中肉眼有肿瘤残留的患者,治疗原则和不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一致,化疗或者联合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因为胆管癌的总体发病率较低,目前对于胆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高级别临床研究资料不多,有部分研究表明,术后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根据晚期胆管癌治疗的经验,胆管癌本身对于单纯化疗、放疗的敏感度不高,疗效比较差。目前已有新的药物研究用于胆管癌的治疗,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初步研究显示较单纯化疗有效率更高。
    2023-08-02
  • 胆管癌拍增强CT还是核磁共振(视频)

    胆管癌拍增强CT还是核磁共振
    增强CT和增强磁共振都是胆管癌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下: 1、增强磁共振:相对于增强CT,磁共振的扫描性能和成像参数更为丰富,对于肝门部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在评价胆道系统肿瘤的受累范围上更有优势。此外,磁共振结合MRCP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示扩张的胆管形态,而且可以显示胆管内肿瘤、胆管壁以及肝内有无转移灶等,而且磁共振检查对人体没有放射性损伤。但MRI也有缺点,如成像速度更慢,不适用于装有心脏起搏器和金属置入物的患者; 2、增强CT:成像速度比MRI更快,呼吸引起的伪影较小,对钙化灶较敏感。 此外,CT联合MRI检查能够更客观有效地显示肝门区胆管癌的浸润范围,有助于临床对肿瘤进行分型以及可切除性的评估。
    2023-08-02
  • 膀胱癌微创手术后灌注多少钱(视频)

    膀胱癌微创手术后灌注多少钱
    根据膀胱肿瘤病理类型的差异性,可选择不同类型的膀胱肿瘤化疗药,一般单次用药在1000-3000元不等,其持续时间有专门方案,一般建议术后每周灌注1次,一直灌注2个月,2个月以后再每个月灌注1次,一直持续1年时间。 浅表性膀胱癌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术后一般会给患者灌化疗药物,预防膀胱肿瘤的复发,比如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吡柔比星、表柔比星,以及现在比较推荐的卡介苗等药物。
    2023-08-02
  • 膀胱癌晚期手术成功率影响因素(视频)

    膀胱癌晚期手术成功率影响因素
    膀胱癌晚期要接受手术,一般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其手术成功率跟多种因素相关,具体如下: 1、患者全身情况,晚期肿瘤患者一般全身情况、营养状况都不是特别好,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2、结合病人的基础疾病,是否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其手术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3、膀胱肿瘤分期,如果肿瘤分期偏晚,甚至有周围脏器侵犯,其手术成功率就会降低,手术风险也会增加。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