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文

  •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癫痫(视频)

    中医如何调理小儿癫痫
    小儿癫痫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包括滚痰丸、定痫丸,中医把癫痫归纳为有痰,或肝风等原因引起,中医调理的原则是辨证论治,先对其进行证型分类,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小儿癫痫以痰为主的证型,可进行化痰治疗;以肝风、阴虚阳亢为主的证型,可平肝息风,平调阴阳。
    2023-07-30
  • 小儿惊厥如何用药(视频)

    小儿惊厥如何用药
    小儿惊厥主要是对症的治疗和对因的用药。对症用药主要是制止惊厥,较有效制止惊厥的药物是苯二氮卓类,即安定,多在发作时使用,为静脉用药,可通过注射器注入。还要注意对应寻找病因,然后对症用药。此外,给小儿用药时要谨慎,避免小儿因药物过量或中毒而引起惊厥。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如何预防小儿惊厥(视频)

    如何预防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的预防方法包括:1、尽量减少引发惊厥的原因,最常见发热引起的惊厥,不是体温升高引起,但与引起发烧的原因有关,应减少感染,减少发热的几率;2、经常发生高热惊厥的小孩出现发热时可以使用药物,较有效的西药包括安定类的药物,可提前口服,量相对较大,中医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多因肝风引起,可用羚羊角中药或羚羊角的口服液等中成药,用以平肝息风且退热。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小儿惊厥的急救流程有哪些(视频)

    小儿惊厥的急救流程有哪些
    小儿惊厥的急救流程包括:1、呼救、找人帮助处理,在医院呼叫医生与护士,在家应找家属同时做好送医院的准备;2、摆好小朋友的体位,使其保持侧卧,防止误吸,不要过多束缚小朋友,不提倡用压舌板或瓷根等其它物件塞到小朋友的口腔里,避免牙齿折断,或物体折断引起吸入事件;3、主张家里常备抗惊厥的药物,如安定类的栓剂,可从肛门塞入起到直肠给药吸收的作用,用于制止惊厥。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
  • 小儿惊厥与小儿癫痫有什么区别(视频)

    小儿惊厥与小儿癫痫有什么区别
    小儿惊厥与小儿癫痫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区别包括:1、惊厥必须有骨骼肌的强直收缩,癫痫是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可以有骨骼肌的异常收缩,也可以没有骨骼肌的异常收缩;2、癫痫发作时,身体是软的,不是僵硬的,但惊厥发作时,身体是硬的,可以是全身僵硬,也可以是部分骨骼肌僵硬。
    2023-07-30
  • 小儿癫痫的危害(视频)

    小儿癫痫的危害
    小儿癫痫疾病给家长造成沉重的负担,包括经济上需要付出的医疗费用,还有思想上要承担的包袱。癫痫对小孩的危害基本可分为两类,预后相对比较好的良性癫痫,对小孩的危害比较小,预后不好的非良性癫痫,会对小孩的认知或运动功能产生危害。良性与非良性在不同的时间段或因时间的推移,可互相转变。发生癫痫要诊断分类,根据类型推断预后的情况。
    2023-07-30
  •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如何(视频)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如何
    中医治疗小儿癫痫有无成效,是很多家长都特别关心的问题。中医治疗小儿癫痫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保留非常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很多有效的方法,如把小儿癫痫归纳为痰,或者是肝风,或阴虚阳亢,可针对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07-30
  • 小儿惊厥的危害(视频)

    小儿惊厥的危害
    小儿惊厥的危害主要是惊厥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可能对脑神经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程度由惊厥持续的时间决定,若是短暂的数秒、数十秒,一般对大脑神经元的损伤较微小,但若持续的时间较长,十几分钟甚至30分钟以上,惊厥持续状态会引起大脑的缺氧缺血,对大脑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023-07-30
  •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视频)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
    小儿惊厥的治疗方法包括:1、一般治疗,包括惊厥时要把小朋友侧卧,防止口腔内的分泌物被误吸到肺部,引起吸入性的肺炎,还要注意避免肢体运动时碰触到尖锐或坚硬的物体,引起继发的损伤;2、对症治疗,需用安定等精神类的药物停止惊厥;3、对因治疗,根据验血结果或查体询问的症状,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如感染可用抗菌素等抗感染的药物,可纠正电解质的紊乱,低血糖用葡萄糖,低钙要补充钙。
    2023-07-30
  • 幼儿高热惊厥如何护理(视频)

    幼儿高热惊厥如何护理
    幼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办法包括:1、注意不要束缚小朋友,因惊厥时意识不清,肢体可能出现不自主的运动,外力作用去过度的束缚肢体可能会引起扭伤,甚至骨折;2、尽量让小朋友保持侧卧的体位,防止口腔分泌物倒流,引起误吸;3、发现惊厥或惊厥过后要及时退热,常备较安全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