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羲

  • 迷走神经亢进的表现有哪些(音频)

    迷走神经亢进的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迷走神经是人们体内植物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交感神经协同配合来调控人的内脏机能,以及皮肤的汗液分泌等一些相应的自主神经功能。迷走神经亢进主要会出现瞳孔变小、睫状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比如皮肤会出现大汗、出汗增加,体内平滑肌逐渐收缩,比如会出现肠道痉挛、胃痉挛等胃肠道症状,可能会引起腹泻或者是胃痛等相应的不适感觉。迷走神经亢进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抵抗治疗,可以用一些抗胆碱能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山莨菪碱或者是6542,或者是阿托品来拮抗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防止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病人的不适感觉。
  • 马尾压迫多久会瘫痪(音频)

    马尾压迫多久会瘫痪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马尾位于人的脊髓最末端,多在脊髓圆锥之后形成马尾。马尾受压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侧的下肢无力,少数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双侧的下肢无力。长时间的马尾压迫可能导致病人的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严重的可能导致瘫痪。具体的压迫多久会瘫痪,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不同,时间也不一样。有的病人可能在几个月之内,有的病人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够引起肌肉的逐渐萎缩,肢体无力症状逐渐加重,导致肢体无法活动。马尾压迫还会引起会阴部皮肤的感觉异常,也会引起尿频、失禁或者尿、便潴留的相应膀胱和直肠功能的异常改变。一般对于马尾压迫引起相应的膀胱和直肠的功能障碍,或者下肢的无力或者是进行性的加重、肌肉的萎缩,一般的治疗方法都是通过手术来解除相应的占位压迫,缓解马尾受压,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 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治疗(音频)

    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治疗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脊髓半切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脊髓半切的同侧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伴有同侧的触压觉、深感觉的障碍以及对侧的痛温觉的感觉减退或感觉障碍。脊髓半切综合征常是由于髓内肿瘤或者髓外肿瘤、髓内的血管畸形、髓外脓肿,腰椎、颈椎、胸椎、的椎管病变所引起的。所以治疗脊髓半切综合征,主要是通过手术去除相应的病因,对于肿瘤可以进行切除肿瘤;对于血管疾病进行介入栓塞或者手术切除;对于感染系统疾病,比如脊髓的脓肿可以进行抗炎、抗感染的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的治疗;对于椎管的疾病、椎体的疾病可以进行手术的减压治疗,来达到缓解和解除脊髓压迫的症状,从而达到缓解脊髓半切综合征的目的。
  •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怎么治疗(音频)

    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对于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是指3天之内发生的叫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3周发生的叫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对于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没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引起神经功能缺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或者是中线移位不明显,小于1cm以内的,都可以考虑进行保守的药物治疗。也有一些止血药物、脱水药物来进行保守治疗,待血肿逐渐液化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已经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偏瘫、失语、感觉障碍或者引起病人的意识障碍,严重地压迫脑组织,中线移位大于1cm、血肿厚度超过1cm或者出血量比较大,已经引起脑疝。病人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往往需要开颅手术治疗,甚至需要开颅手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帮助和挽救生命。对于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或者是钻孔引流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来帮助引流,因为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已经逐步液化,不完全是血凝块;急性硬膜下血肿完全是血凝块,则需要开颅手术,严重的可能需要去骨瓣手术清除颅内的血凝块,亚急性往往需要通过引流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什么(音频)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什么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病变,常由于妊娠子痫、恶性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肾脏疾病,恶性肿瘤放化疗术后的病人。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的枕叶,或后枕颞叶部位,也可能波及小脑和脑干,引起相应不同部位临床症状。最为常见临床症状是头痛、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或共济失调、小脑共济运动障碍等一些常见临床表现。对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在CT和磁共振上往往有明显表现。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影像学改变,磁共振上可见长T1、长T2信号的改变。对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往往预后良好,多为可逆性,具有自限性,积极治疗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对症处置即可。病人往往生活质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病人预后往往比较优良。
  • 胶质瘤的类型有哪些(音频)

    胶质瘤的类型有哪些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胶质细胞瘤是颅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60%左右。胶质瘤目前主张病理的WHO分级,WHO Ⅰ级的往往是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多好发于8-13岁的儿童。Ⅱ级的多为低度恶性的星形细胞瘤,约占所有胶质瘤的25%左右,Ⅲ级的胶质瘤往往表现为退变型星形细胞瘤。Ⅳ级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多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即使积极的手术治疗,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也仅在一年左右。而且Ⅰ、Ⅱ级的胶质细胞瘤仍然可以向Ⅲ、Ⅳ级恶性的胶质瘤互相转化。一旦发生WHO病理分级的逐渐提高,提示病人的预后往往不是特别理想。
  • 颅内动脉瘤昏迷怎么办(音频)

    颅内动脉瘤昏迷怎么办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对于颅内动脉瘤,目前主要分为破裂动脉瘤和未破裂动脉瘤。破裂动脉瘤病人往往会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病人的剧烈头痛、呕吐,呕吐呈喷射样难以控制,严重的可能引起病人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失。对于破裂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根据Hunt&Hess分为五级。对于动脉瘤引起的昏迷,病人常处于Ⅳ-Ⅴ级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Ⅰ、Ⅱ、Ⅲ级没有明显意识障碍的病人,往往主张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发生昏迷或者意识障碍的病人,分级在Ⅳ-Ⅴ级的病人,主张先应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待病人状态逐渐好转,回到Ⅰ、Ⅱ、Ⅲ级的时候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动脉瘤引起病人的昏迷,往往提示病人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即使积极治疗,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 胶质瘤脑瘤是什么意思(音频)

    胶质瘤脑瘤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胶质瘤是颅内发病率排第一名的颅脑肿瘤,多发生在皮质和白质交界部位,胶质瘤可以发生在大脑和小脑或者脑干各个部位,绝大多数胶质瘤都发生在大脑。胶质瘤按照病理分级可以分为1、2、3、4级,1、2级的胶质瘤相对趋于良性,3、4级胶质瘤相对趋于恶性,预后不良。对于胶质瘤病人,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或走路不稳、头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还可能出现胶质瘤逐渐生长引起颅内高压症状,比如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表现。胶质瘤发现后往往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分型,决定是否再次进行放疗、化疗辅助治疗。胶质瘤病人,1、2级胶质瘤病人预后往往比较良好,3、4级胶质瘤病人预后往往比较不良。4级胶质瘤病人有效生存期仅为12-14月左右,即使积极手术治疗,术后配合放疗、化疗,病人5年生存率也仅为5%左右。
  • 面神经瘤怎么治疗(音频)

    面神经瘤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面神经瘤多是一种起源于面神经的神经鞘瘤。面神经瘤多是一种良性的颅内肿瘤,多会引起病人出现相应的面瘫,往往表现为周围性面瘫,就是病人的患侧出现额纹以及口角、鼻唇沟的消失,口角的偏斜以及会出现舌前2/3的味觉的减退。对于面神经瘤,通过磁共振可以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对于面神经瘤,往往主张进行早期的手术治疗,来防止神经的进一步受压以及破坏。对于面神经瘤在3cm以下的,也可以应用γ刀或者是X刀的放射治疗,但是效果往往不如手术。对于出现放射性水肿,还需要进行二次的开颅手术治疗。面神经瘤往往是一个良性的肿瘤,术后病人恢复得相对比较理想,预后也比较好。
  • 面肌痉挛的护理(音频)

    面肌痉挛的护理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面肌痉挛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对于面肌痉挛的护理应在术前就选择一个比较正规的医院,有专业的护士对您进行一个术前的指导。术后以及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术后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一些疼痛、面部不适等一些相关的不舒服症状。对于面肌痉挛的护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要避风、避光,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还可以做一些面部的按摩或者是中医的理疗,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相应疏导,劝慰患者不要自卑,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争取术后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能达到一个最佳的恢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