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丽

  • 狗咬了打了疫苗还会得狂犬病吗(视频)

    狗咬了打了疫苗还会得狂犬病吗
    如果注射狂犬疫苗后在人体内产生抗体,人体不会发生狂犬病,如果伤口处理不及时、不彻底,且疫苗注射时间较迟或疫苗注射剂量不足、疫苗质量有问题等,则难以有效避免狂犬病发作。因此,狂犬病疫苗注射越早越好,最迟不能晚于咬伤后24个小时。此外,患者还需就地及时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对预防狂犬病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被狗咬伤后几分钟内进行伤口清洗、消毒,局部伤口处理越早,对狂犬病预防越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是3-4天才处理伤口,仍不能够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经结痂,应将结痂去掉后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处理。伤口不宜进行包扎缝合,开放性伤口应尽量暴露,如果伤口必须包扎缝合如侵袭大血管,此时不进行包扎、缝合可能会出血不止,应保证伤者伤口已经彻底进行消毒,并且已经按照要求注射狂犬血清。接种狂犬疫苗后,人体血液中可出现狂犬病毒抗体,可防止病毒在细胞间直接传播,减少病毒增殖量,同时还能清除游离狂犬病毒,防止病毒繁殖和扩散,从而达到预防狂犬病目的。
    2023-08-01
  • 鼠疫的病原体是什么(视频)

    鼠疫的病原体是什么
    鼠疫又称黑死病,是鼠疫耶尔森菌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鼠疫传染性较强,如果不进行治疗,则死亡率较高,可高达30%-60%。鼠疫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甲类管理传染病。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鼠疫菌会经过皮肤进入人体,先沿淋巴管向局部淋巴结侵犯,并在其中进行繁殖,从而引起急性淋巴结炎,此时会出现淋巴结极度肿胀,在临床上称为腺鼠疫。如果此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沿淋巴系统进行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鼠疫菌及其内毒素可经过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患者可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皮肤黏膜出血、肢端坏死等表现,也是鼠疫被称为黑死病的原因。之后会侵入肺组织,引起继发性肺鼠疫。
    2023-08-01
  • 疟疾传播途径(视频)

    疟疾传播途径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包括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国内以间日疟和恶性疟多见,三日疟少见,卵形疟极罕见。疟疾多通过雌性按蚊的叮咬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疟原虫携带者,因为没有症状的带虫者不易被发现,不能进行隔离及治疗,所以传染性较大。雌性按蚊是疟疾传播的主要媒介,按蚊主要有六十多种,其中有二十多种分布在我国,如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以及大劣按蚊等。上述蚊子叮咬疟疾感染的患者或者携带疟原虫的患者之后,将疟原虫吸取到体内并发育。如果健康人被蚊子叮咬后,即可出现感染。另外,如果带疟原虫者作为献血原,会将疟原虫传染给他人。所以在疟疾防治过程中,灭蚊是较为重要的环节。
    2023-08-01
  • 破伤风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视频)

    破伤风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
    破伤风疫苗是类毒素疫苗,不属于活疫苗,也不属于死疫苗。破伤风疫苗是在有利于产毒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产毒的破伤风梭菌,用过滤方法收获其毒素,再经过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然后再经过若干步骤进行相应纯化,最终灭菌而制成。破伤风可以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如下:1、主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采用类毒素进行基础免疫,通常需要注射3次。第一针皮下注射后间隔4-8周再注射第二针,第二针后6-12个月再注射第三针,三针免疫称为基础免疫,患者可获得较为稳定免疫力,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1次作为强化注射,可保持足够免疫力;2、被动免疫:适用于未接受过全程主动免疫,或者全程主动免疫未完成的人群,出现伤口污染、清创不当以及严重开放性损伤患者,破伤风抗毒素是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
    2023-08-02
  • 破伤风是怎么得的(视频)

    破伤风是怎么得的
    破伤风常是与创伤相关联的特异性感染,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均可能受到污染。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以及小而深的刺伤、火器伤,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小儿患者以手脚刺伤多见。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方法敷伤口,更易致病。破伤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新生儿,以及非正规的人工流产术后,还有中耳炎、压疮、拔牙、宫内放环等。吸毒人员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也可导致患有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以肌痉挛为主要表现的特异性感染。病菌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患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为临床特点,主要波及的肌群有咬肌、背肌、四肢肌等。
    2023-08-02
  • 引起脓胸最常见的病原菌(视频)

    引起脓胸最常见的病原菌
    临床中脓胸通常由于合并厌氧菌混合性细菌感染导致,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等,厌氧菌主要包括消化链球菌、普氏菌和产黑色素拟杆菌等。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引起急性脓胸的常见致病菌,尤其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脓胸是指胸腔液因明显的细菌感染而化脓,或在革兰染色中检出细菌,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等疾病蔓延至胸腔所致。脓胸好发在患有肺部感染及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中,如糖尿病、慢阻肺或肿瘤患者,如果感染控制不佳,则易出现脓胸。脓胸出现后需要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及时进行痰培养、血培养等,如果脓胸引流后有引流液培养,则培养的结果与药敏试验,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有指导作用,可根据药敏结果可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此外,脓胸引流也比较重要,如果形成脓腔未及时引流,仅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治疗效果不佳。
    2023-08-02
  • 猩红热帕氏线是什么(视频)

    猩红热帕氏线是什么
    皮疹是猩红热的重要症状,若皮疹出现在腋窝、肘窝、腹股沟部等皮肤褶皱处,可表现为皮疹密集且呈线状,在临床上称为帕氏线。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散性鲜红色的皮疹以及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会出现心脏、肾脏以及关节的损害。该病一年四季均可能会发生,尤其以冬季及春季发病居多,患者以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的伤口或肠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儿童,尤其5-15岁患者居多。皮疹多数自起病的1-2天开始出现,偶有迟发,会迟至第5天出疹,通常从耳后、颈部以及上胸部开始,在1天内可蔓延至胸部、背部、上肢,之后可见于下肢,少数情况下需经过数天才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表现为在全身皮肤充血性发红的基础上,散布有针尖样或针帽样大小且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若患者中毒症状较重,可发生出血疹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2023-08-02
  • 猩红热最先出现皮疹的部位(视频)

    猩红热最先出现皮疹的部位
    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就是皮疹,多在起病后1-2天出现,偶尔也有5天后才出现皮疹。皮疹最先出现的部位是耳后、颈部、上胸部,1天内即可蔓延至胸、背、上肢,最后蔓延到下肢,少数患者经过数天后才蔓延至全身。猩红热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会出现明显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会出现心、肾和关节的损害。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一般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和产道传播导致感染。猩红热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多发,以5-15岁的儿童居多。
    2023-08-02
  • 什么是疱疹病毒感染(视频)

    什么是疱疹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感染极为常见,多为隐性感染,少数为显性感染,如单疱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CMV病毒感染。临床多表现为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疱疹,多侵犯皮肤黏膜的交界处,出现局限性、簇集性小水泡状皮疹,病毒长期潜伏并反复发作。大部分成人曾感染Ⅰ型疱疹病毒,在温带地区,90%的14岁儿童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除EB病毒外,均可以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先天性的畸形和出生后的持续感染,造成孕妇流产、早产。由于CMV和单纯疱疹病毒,易引起孕妇的子宫颈感染,胎儿先天性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婴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发生率为0.5%-1.5%。胎儿先天性感染的途径是由孕妇体内感染的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或者经过子宫颈导致导致胎儿感染。轻症患者不会对胎儿造成更多影响,但是有症状的患者可能引发死胎或者流产。
    2023-08-02
  • 小三阳传播途径有哪些(视频)

    小三阳传播途径有哪些
    小三阳,即乙肝小三阳,常见传播途径如下: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传播途径,亦为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家族聚集性的起因。当孕妇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定量是阳性时,造成围产期感染较常见。如果不进行母婴阻断,婴儿表面抗原的携带率可以高达30%-40%,但目前进行母婴阻断,成功率可以高达95%以上;2、血液传播:血液和血制品的传播,这种途径是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如注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以及血制品可以使乙肝病毒侵入到人体;3、性传播:通过性器官接触传播。乙肝不会通过饮食传染,日常生活中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接触,不会造成乙肝感染,如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或者共用餐具等。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