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什么意思(视频)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是什么意思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指疾病发展比较严重的阶段。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相同,除机体内有病毒,也会损伤肝脏。肝脏损伤后会用新的肝细胞来修复,这叫做肝脏再生。如果损伤时间长,而且是反复、长期损伤,这时纤维组织参与修复,叫做肝纤维化。纤维组织如皮肤受伤后的瘢痕组织,该组织越来越多,正常肝细胞越来越少,肝脏也会越来越硬,因为纤维组织硬度较高,较正常肝细胞所组成的肝组织硬,所以叫做肝硬化。没有肝纤维化叫做零级,从病理学上,肝纤维化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表示越来越重,到第Ⅳ级时叫做肝硬化。这是肝脏损伤和修复的结果,是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 肝硬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在B超上能看出肝脏变形、回声较粗亮、有结节等,从CT上可看到改变,或者其它检查结果,如肝脏弹性检测都能够发现有无肝硬化。丙肝所引起的肝硬化是丙肝病毒长期感染,肝脏反复损伤,从而导致的后果。肝硬化再发展会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并发症,可能会致命。
    2023-08-01
  • 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怎么回事(视频)

    丙型肝炎抗体呈阳性怎么回事
    单纯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只是引导进行下一步检查的标志物,只能表明感染过丙型肝炎病毒,不知道现在体内是否有病毒,需要做血液学病毒检测。所以如果病人因为某种原因做检测,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不要恐慌,首先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果确实有丙型肝炎,只需到医院治疗,现在有很好的治疗药物。 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是发现丙型肝炎非常重要的一线检查手段,也叫做筛查手段。丙肝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不完全相同,只有病毒阳性才认为有丙型肝炎感染,体内有丙型肝炎病毒,有丙型肝炎抗体不代表有丙型肝炎。人体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大约85%的人会慢性化,即病毒会持续存在,大概有15%的人的病毒会被消除,并产生抗体。抗体由机体免疫细胞产生,即使消灭病毒,抗体也仍然会存在,所以丙肝抗体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检查有无病毒阳性,才能确诊有无丙型肝炎,或现在体内有无丙型肝炎病毒。
    2023-08-01
  •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视频)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如下: 1、血液传播:比如输血、输血制品,输血小板、为了增强免疫输血浆或者红细胞,贫血时输红细胞,以上叫做成分输血。任何全血或者血液成分输注都是感染丙型肝炎最主要的途径; 2、母婴传播:即妈妈有丙肝,传染给孩子,但是该途径传播概率非常低,一般建议丙肝阳性妈妈可以先生孩子,不需要治疗后才生小孩; 3、微损伤传播: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操作,如不干净纹眉、纹眼线。如果去不正规诊所,没有好的消毒条件,或者口腔诊所,只要出血都可以传播,做胃镜、手术都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4、吸毒人群会共用注射器,这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5、同性恋也属于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 以上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可以看出共同点,即有黏膜破损,病毒进入血液中才会被感染。
    2023-08-01
  • 丙型肝炎能生孩子吗(视频)

    丙型肝炎能生孩子吗
    一般丙型肝炎妈妈可以生孩子,大部分患者主要担心会不会传染给婴儿,以及丙型肝炎妈妈是否会在怀孕期间受影响,从而导致怀孕过程中不顺利、肝功能异常和影响正常妊娠。现在认为丙型肝炎妈妈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不超过4%,即100个妈妈可能才有不到4个孩子会被感染,所以一般建议妈妈正常怀孕生孩子。部分人仍然担心会传染给小孩,这时可先进行治疗,丙肝治疗只需要口服3个月药物,即可以实现丙肝病毒的清除,停药半年以上,体内药物代谢完后可正常怀孕。部分患者怀孕后发现患有丙型肝炎,这时建议继续妊娠,因为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较小,另外丙型肝炎非常容易治疗,如果孩子不幸被传染,也可以用药物治愈。 临床上会对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如果肝脏功能各方面较好,可以承担妊娠的繁重机体功能要求,这时可正常生孩子,到丙肝肝硬化等时期可能才会对妊娠产生一定影响。故大部分丙型肝炎孕妇都可以正常怀孕生子,对妈妈和孩子来说都较为安全。
    2023-08-01
  • 什么是胃底腺息肉(视频)

    什么是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一般多发于女性,主要是胃底腺上皮增生,其含有正常的腺细胞。一般胃底腺息肉为多发性,且息肉较小,通常数量<10个,偶尔>50个,大小在0.1-0.5cm。散发的胃底腺息肉恶变率极低,随访观察即可,也可以做内镜下的治疗。如果息肉较小且数量很少,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直接活检钳除即可,反之可以采用氩气烧灼治疗。 胃底腺息肉通常很少>1cm,如果发现>1cm的息肉,需要内镜下完全切除,然后送病理检查。如果是年轻患者,息肉>1cm,并且数量>20个,需要考虑是否与家族性的腺瘤性息肉病相关。因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相关的胃底腺息肉存在恶变倾向,患者除了要切除胃内的息肉外,还建议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确认患者结肠内是否也存在息肉,如果存在则需要进一步治疗。
    2023-08-01
  • 胃息肉0.3cm要紧吗(视频)

    胃息肉0.3cm要紧吗
    通常0.3cm的胃息肉一般为良性息肉,而且没有任何症状,随访观察即可。同时也可在胃镜检查时直接钳除,并且钳除后送病理检查。如果病理结果回报是胃底腺息肉,因其恶变率极低,所以无需处理。如果病理检查回报为腺瘤性息肉,则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常见0.3cm的息肉,一般都是多发的增生性息肉,目前研究可能和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中药相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避免以上因素的影响,避免其生长。
    2023-08-01
  • 胃为什么会长息肉(视频)

    胃为什么会长息肉
    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都是通过胃镜检查意外发现。胃息肉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常见的胃息肉有胃的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对于常见的息肉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增生性息肉有关; 2、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如奥美拉唑等,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与胃底腺息肉的生长有关; 3、息肉与年龄、性别存在相关性,年轻人发生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的几率较大,老年人发生腺瘤性息肉几率较大; 4、慢性炎症,比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或者胆汁反流性胃炎,也与息肉生长相关; 5、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 6、与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相关。
    2023-08-01
  • 胃底腺息肉如何治疗(视频)

    胃底腺息肉如何治疗
    发现胃息肉以后,首先要进行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如果是胃底腺息肉,则无需担忧,因为散发的胃底腺息肉几乎不存在恶变倾向,随访观察即可。如果患者比较担心,也可以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息肉较小且数量较少,可以直接进行内镜下的活检钳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或氩气烧灼治疗,并定期随访,定期复查。一般胃底腺息肉不会>1cm,如果发现>1cm的息肉,需要完全切除随后送病理检查。如果患者结肠镜检查,发现存在多发性的腺瘤性息肉,因其存在癌变的可能,所以需要完全切除,并进行严密的随访观察。
    2023-08-01
  • 胃息肉会癌变吗(视频)

    胃息肉会癌变吗
    胃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与其生长部位无关,主要与病理类型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其恶变潜能也不同。散发的胃底腺息肉几乎没有恶变潜能,增生性息肉的恶变率也非常低。如果胃息肉为腺瘤性息肉,则存在恶变潜能,其为癌前病变。 此外,胃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也与其大小有关,息肉越大则恶变的可能性越高。胃镜检查无法确定息肉的病理类型,只能通过活检明确其病理类型。如果病理结果回报是腺瘤性息肉,小的息肉可以通过高频电切除,较大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以及黏膜剥离术完全切除。通常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切除,并且创面比较小、恢复比较快,可以完全治愈。
    2023-08-01
  • 做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视频)

    做胃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胃息肉切除术后,要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还需关注大便颜色的改变。因为息肉切除术后的胃内有创面,需要禁止饮食,避免食物影响创面的愈合。如果息肉比较大,创面比较多,需要予以相应的治疗,比如使用抑酸剂以及黏膜保护剂。 息肉切除术后的禁食时间一般在24小时,随后经过的2-3天的流食、半流食,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禁食辛辣刺激性、质硬的食物,否则会影响创面的愈合。此外不可剧烈运动,息肉切除术后的第一天需卧床休息,随后可以缓慢地运动。术后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出现持续性发黑,需警惕是否出现创面出血,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