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银

  • 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原因(视频)

    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原因
    晕厥为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导致大脑皮层高度抑制而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常见于年长儿。发作前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然后眩晕、肢体发软、突然意识丧失,常见原因如下: 1、单纯性晕厥:有明显诱因,如情绪紧张、恐惧、闷热、站立时间过长、各种穿刺、注射、拔牙等; 2、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或站立时间过长,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左旋多巴等也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3、心源性低血压:如严重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4、脑性晕厥: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无脉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铅中毒性脑病等; 5、延髓性晕厥:脑干的血管性疾病、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高位脊髓灰质炎等,某些药物如安定对血管运动中枢也有直接抑制作用。
    2023-08-01
  • 怎么判断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视频)

    怎么判断患者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患者是否需心肺复苏的判断如下: 1、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如果患者在触电、地震、中毒环境中,需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环境,保证患者和自身安全; 2、判断意识:拍打患者双肩,在患者涮侧耳边呼唤,原则是轻拍高喊,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要拨打120寻求急救; 3、判断脉搏:食指和中指并拢,在喉结旁肌肉内触摸颈动脉搏动,触摸时间不能超过10秒。触摸动脉搏动同时要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情况。如果患者无意识、颈动脉搏动摸不到、无呼吸,或接近喘息状态,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2023-08-03
  • 心肺复苏包括哪些内容(视频)

    心肺复苏包括哪些内容
    心肺复苏术包括A、B、C、D、E、F、H,具体如下: 1、A:代表气道控制,即开放气道,清除口鼻腔异物,取出假牙; 2、B:代表人工呼吸,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3、C:代表循环,一般指心脏按压; 4、D:代表药物,包括新三联和新四联药物; 5、E:代表心电图,现在增加了乳酸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检测,在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肺复苏协会上有所提及; 6、F:代表电除颤,室颤、心跳停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常影响血压,需同步电复律进行除颤; 7、H:代表高级心肺复苏,为重症监护室里更为专业的治疗。 若是徒手心肺复苏,目前最强调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可归结为快速、用力,为建立有效人工循环基础,否则无有效人工循环,即使有通气也无意义。人工通气目前已经被弱化,对非心源性心跳停止,如窒息引起的心跳停止,需强调人工通气。对于心源性猝死早期,由于血液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不愿意做人工呼吸的施救者甚至可只做胸外按压。
    2023-08-03
  • 失血量多少毫升会休克(视频)

    失血量多少毫升会休克
    急性失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失血量、速度以及患者的健康状态和年龄,具体如下: 1、失血量500-1000mL:相当于人体10%-20%的血容量,多数年轻人可以耐受,很少引起症状,也不至于发生贫血,但约5%的人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而出现症状; 2、失血量1000-1500mL:即总血量的20%-30%,如果健康青年人精神状态稳定,经安静休息后可不出现症状,但活动后可出现心血管症状; 3、失血量1500-2000mL:即总血量的30%-40%,即使仰卧休息状态也可能出现明显表现,如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口渴尿少、脉搏细数、血压降低、短暂意识丧失; 4、失血量超过2000-2500mL:即总血容量的40%-50%,可出现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如果患者有慢性疾病、感染、营养不良、失水、贫血,或患者年龄较大,即使失血量较少,也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一般成人有4000-5000mL血液,如果急性失血量达30%以上,即1000mL以上,即可达到人体代偿极限,会危及生命。
    2023-08-03
  • 休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视频)

    休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人体出现休克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神经源性休克:由于人体一些神经反射导致,如迷走神经反射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可诱发休克; 2、心源性休克:无论何疾病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出现心力衰竭,一旦心力衰竭进入终末期,患者心脏射血功能下降、血压下降休,此时出现的休克即为心源性休克; 3、感染性休克:重度感染导致有害的细胞因子产生,刺激人体血管、器官和组织,导致血压下降,引起休克; 4、失血性休克:由于外伤或胃溃疡等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引起休克; 5、过敏性休克:进食过敏食物或因为静脉输注过敏药物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2023-08-03
  • 休克一次对身体的影响(视频)

    休克一次对身体的影响
    休克指人接受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循环血量锐减,导致组织灌注不良,引起器官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危害。休克对人的危害取决于病情的急缓、休克原因、患者的代偿能力以及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具体如下: 1、失血性休克:短时间无法及时补充液体进行纠正,患者即可能死亡; 2、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造成的心源性休克也可能导致心脏灌注减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骤停,导致患者死亡; 3、感染性休克: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补液,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4、过敏性休克:如果及时抗过敏治疗,患者也可能恢复,延误治疗则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出现休克,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通知医生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不可延误救治。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