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凤秋

  • 新生儿惊醒大哭手乱抓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惊醒大哭手乱抓怎么办
    新生儿出现惊醒、大哭、手乱抓较为常见,若家中新生儿出现此类情况,先需鉴别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即是否属于正常现象。若偶然发现,给予新生儿安抚、哺乳后恢复正常,则属于生理性现象。 若反复出现惊醒需排除病理性,最常见原因如饥饿、低钙血症、肠绞痛、白日受惊吓等均可出现此类情况,此时需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采取对应性治疗。家长需加强对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在新生儿睡眠时可用被单轻轻包裹手臂,给新生儿适当安全感。 若新生儿饥饿时需及时进行哺乳,出生后两周的新生儿可及时适量补充维生素D,防止佝偻病以及低钙血症发生。若考虑为肠绞痛引起哭闹,可采用措施处理,如把新生儿抱在胸前,胸贴胸、腹贴腹,边走边安慰,必要时进行腹部按摩,有时肛门排气后肠绞痛得到缓解,即可安静入眠。
    2023-08-02
  • 新生儿肚脐眼化脓怎么治疗(视频)

    新生儿肚脐眼化脓怎么治疗
    若新生儿出现肚脐化脓的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临床称这种现象为脐炎。脐炎通常因脐部消毒护理不当造成,临床上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若轻度脐炎无脐周扩散,脐炎局部应用75%酒精或碘伏擦拭即可,每天2-3次。若脐周存在明显脓液,肚脐周围存在扩散或全身症状,除局部消毒外还需进行抗生素治疗。所以每个新生儿出生后需做到早预防、勤换尿布、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从而可以避免出现脐部化脓。 如果新生儿脐炎较轻,在脐轮和脐周皮肤可出现红肿,伴有少量脓性分泌物。严重的患儿脐部和脐周可出现明显红肿、发硬、脓性分泌物较多,并可闻到臭味。若脐炎向周围组织皮肤扩散可导致腹壁的蜂窝组织炎、皮下坏疽等。若向邻近腹膜蔓延扩散则会导致腹膜炎,甚至引起败血症。
    2023-08-02
  • 早产儿肠道感染怎么办(视频)

    早产儿肠道感染怎么办
    早产儿若出现肠道感染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粪便、血液等检验明确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或因消化不良引起,以及判断是否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情况,从而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及补液等支持治疗。 另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属于早产儿常见的严重胃肠道感染性疾病。NEC的发生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发病时间越晚,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通常早期患儿可能仅出现喂养不耐受,腹部X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NEC患儿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需到专业医院住院治疗,需要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道减压、抗感染治疗、支持疗法等;若合并肠穿孔等外科情况需手术治疗。 所以新生儿应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肠道感染最佳方法。
    2023-08-02
  • 为什么早产儿的体质比足月儿差(视频)

    为什么早产儿的体质比足月儿差
    早产儿体质比足月儿差,因整个新生儿期婴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不成熟,但早产儿更为明显。早产儿皮肤更薄嫩、更易损伤,体内分泌性IgA含量更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早产儿血-脑屏障比足月儿发育更不完善,更易患细菌性脑膜炎。 另外,早产儿的血浆当中补体水平更低,调理素活性低,多形核白细胞产生及储备均较少,趋化性以及吞噬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IgG虽然可通过胎盘,但通过量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早产儿体内IgG含量越低,同时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所以更易患细菌感染,尤其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比足月儿低下,所以早产儿体质比足月儿更差。 因此需做好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工作,首先做好保暖,可将早产儿放在辐射台或暖箱当中保暖,使腹壁温度维持36.5℃;其次需给予母乳喂养,母乳当含有更多免疫因子,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同时需注意做好护理,防止感染。
    2023-08-02
  • 新生儿发烧怎么治疗(视频)

    新生儿发烧怎么治疗
    首先要明确新生儿发热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最常见环境因素引起发热,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裹过多均可导致新生儿发热;对此需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或包裹过多,给予散包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若体温降到正常,再给予适当包裹即可;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是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2、新生儿脱水热通常是由于喂养不足、包裹过多所致,补充必要水分、降低环境温度均可缓解发热; 3、新生儿感染引起发热,因新生儿无论是非特异性还是特异性免疫功能发育均不完善,所以易感染细菌、病毒病原体,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感染,如败血症;此种情况下需到专业医院进行及时就诊,明确感染病原体并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2023-08-02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视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当中较为常见,是因新生儿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其常见病因如下: 1、早产儿,胎龄越小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越低,此时肺泡表面张力增高,易发生急性呼吸窘迫; 2、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易发生本病,因新生儿血中高胰岛素能够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促进作用,所以容易发生本病; 3、择期剖宫产新生儿由于缺乏宫缩、儿茶酚胺、肾上腺素,以及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激反应较弱,可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 4、其他原因,如围生期窒息、低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母亲低血压所导致胎儿血容量减少可诱发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23-08-01
  • 新生儿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视频)

    新生儿黄疸跟母乳有关系吗
    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存在一定关系,与母乳相关的黄疸临床分为两类,即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大多发生在出生后一周内,原因主要是喂养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不足,胎便排出不及时导致胆红素排出延迟、重吸收增加,造成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以及血钠增加。通常可通过增加喂乳量和喂乳频率得到缓解;若胆红素水平已达到光疗标准,则需进行干预治疗。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出现,两周左右达到黄疸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有时甚至持续到出生后2-3个月,黄疸才会完全消退,一般无需治疗。如果停止母乳喂养,24-48小时后黄疸可以明显减轻。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停母乳,但如果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需要进行干预治疗,更有利于新生儿健康。
    2023-08-02
  • 新生儿黄疸隔着玻璃晒太阳有用吗(视频)

    新生儿黄疸隔着玻璃晒太阳有用吗
    新生儿黄疸隔着玻璃晒太阳用处不大,新生儿不应通过晒太阳退黄疸,因为通过晒太阳退黄疸效率较低,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更差。其次,晒太阳对新生儿并不安全,存在晒伤风险,同时紫外线还会增加皮肤癌风险,并且会对新生儿眼睛造成伤害。 若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数值超过小时,胆红素曲线第95百分位或已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其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光疗退黄是最佳退黄方法,光疗可通过蓝色或绿色波长的光高效率地促进胆红素排泄。 而新生儿黄疸通过隔玻璃晒太阳退黄疸,若导致黄疸继续升高,未结合胆红素一旦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即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若不经过干预治疗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常存在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严重者甚至会死亡,所以不应通过隔玻璃晒太阳退黄疸。
    2023-08-02
  •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视频)

    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
    判断新生儿黄疸指数是否在正常范围需根据胎龄和出生后小时龄以及是否存在新生儿溶血、头颅血肿、皮下淤血、窒息、缺氧、酸中毒,是否合并败血症、高热、低体温、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等高危因素综合评估。新生儿黄疸指数正常多有以下主要表现: 1、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3、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一般每天小于5mg/dl,每小时升高小于0.5mg/dl; 4、血清胆红素数值未超过小时胆红素曲线的第95%百分位或未达到相应日龄、胎龄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指数是否正常需到医院由医生专业评估进行指导治疗。
    2023-08-02
  • 新生儿黄疸嗜睡严重吗(视频)

    新生儿黄疸嗜睡严重吗
    新生儿嗜睡表现为易唤醒,但不易保持觉醒状态,弹足底哭一两声后又继续睡眠。嗜睡属于一种意识障碍,是新生儿反应低下的表现。所以新生儿黄疸一旦出现嗜睡,无论时间长短需引起警惕,因新生儿黄疸出现嗜睡临床不排除存在胆红素脑病第一期表现。 胆红素脑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严重并发症,第一期可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偶有尖叫和呕吐,一般持续12-24小时。若未发现、未干预治疗可迅速进入胆红素脑病第二期,新生儿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常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听觉障碍等后遗症发生,甚至引起死亡。 所以新生儿黄疸伴有嗜睡现象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由医生指导治疗,避免后遗症发生。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