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华

  •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预后如何
    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则有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可能。慢性骨髓炎的危害不仅会延长治疗时间,还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复归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发生骨折手术后的急性感染,最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尽早进行适当治疗。及时治疗骨折术后感染,不会发生骨坏死,但若不经适当治疗,复发率依然很高。原则上必须进行手术,不手术仅依靠抗生素,无法控制感染,会发展为慢性骨髓炎。一旦完全进入慢性化,可成为难治性骨髓炎,反复再发,复发的危险性高,非手术治疗困难。因此最好在没有进入慢性化之前,早期进行有效治疗。骨折等外伤性骨髓炎发生骨缺损,在有异常性呈现时可表现为假关节,需要进一步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2023-08-03
  • 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骨髓炎的症状有哪些
    骨髓炎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骨髓炎,症状根据证型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急性与血源性骨髓炎居多,其症状表现为典型恶寒、发热、呕吐,呈败血样发作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局部剧烈持续性疼痛、皮肤发热发红,自然病程持续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立即减轻,体温逐渐下降、形成窦道,病变转为慢性阶段; 2、原发性亚急性骨髓炎起病隐匿,局部症状轻微,多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轻微疼痛和不适,有时可见软组织轻度肿胀,但无皮温增高和浅静脉扩张。继发性亚急性骨髓炎是急性期经过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减轻但没有痊愈,局部肿胀压痛,若有窦道经久不愈; 3、慢性骨髓炎症状非急性发作,局部症状多而全身症状少,急性期表现为全身疼痛、恶寒、发热,局部红肿、压痛、流脓,相对静止期反复发作时好时坏,多年窦道,如20-40年的窦道要警惕恶变可能。
    2023-08-03
  • 骨髓炎症状表现(视频)

    骨髓炎症状表现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典型症状为恶寒、发热、呕吐、呈败血症样发作等全身症状,体温高达39℃-40℃,局部出现持续性的剧烈疼痛,皮肤发热发红,自然病程可持续3-4周,脓肿穿破后疼痛立即减轻,体温逐渐下降形成窦道,病变转为慢性阶段。原发性亚急性骨髓炎起病隐匿,局部症状轻微,多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局部可出现轻微疼痛和不适,有时可见软组织轻 度肿胀,但无皮温增高和浅静脉扩张。继发性亚急性骨髓炎是急性期骨髓炎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后的阶段,症状减轻但未痊愈,局部肿胀、压痛,若有窦道经久不愈,慢性骨髓炎症状非急性发作,局部症状多而全身症状少。急性期表现为全身疼痛、寒战、发热、局部红肿、压痛、流脓,相对静止期反复发作,时好时坏,20年甚至40年等多年的窦道要警惕恶变的可能。
    2023-08-03
  • 多指畸形手术步骤(视频)

    多指畸形手术步骤
    多指分为七型,Ⅰ型是末节部分多指,Ⅱ型是末节全部多指,Ⅲ型近节部分多指,Ⅳ型近节全部多指,Ⅴ型是掌骨部分多指,Ⅵ型掌骨全部多指,Ⅶ型指骨全部多指。Ⅰ型、Ⅱ型的拇指多指,手术步骤如下:采用中心两侧楔形切除,即在多指中心的指甲、指腹、指骨做楔形切除后,将指骨软组织及指甲并拢为一指。如果两指中的一指指甲较大,切除小指甲的多指,保留外侧软组织的修复和保留拇指的侧面,如指骨有偏位可行楔形切骨术加以矫正。Ⅲ型、Ⅳ型的多指需注意以下几点:手术矫正年龄多在3岁以上,太早矫正可因破坏骨骺引起偏位,影响关节的活动、外侧不稳定及指端细小等。手术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分别切开皮肤皮下及切除多余的骨骼,保留侧副韧带、肌腱及部分皮肤组织,利用保留的侧副韧带和肌腱修复、稳定关节,预防其后的偏位,皮肤切口尽量设计在背侧面,术后用克氏针固定6-8周。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指征
    慢性骨髓炎手术指征主要以下几点: 1、病灶周围软组织纤维瘢痕化、骨骼受侵蚀造成缺血坏死、骨质反复炎性增生、骨质硬化、髓腔封闭、脓液积聚和死腔形成等,机体免疫力和药物难以达到病灶的局部,为细菌潜伏和繁殖提供条件; 2、慢性窦道形成并长期存在,而且窦道长期存在,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窦道周围皮肤产生癌变; 3、耐药菌株产生、混合感染等,难以筛选出有效抗菌药物,慢性骨髓炎病人往往在做细菌培养时,骨内细菌和窦道细菌不一致,所以在术中取样,不光在术前要取样,术中取样时还要做到术中多处取样,来达到选择敏感抗生素的目的。 基于以上原因,慢性骨髓炎治疗注定是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原则,如炎症急性发作时脓液引流不畅,导致全身中毒反应,急性炎症已控制,包壳骨形成后有室腔或者窦道,都建议手术治疗。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的表现(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表现
    慢性骨髓炎多由血源性骨髓炎、开放骨折或创伤演变而来。 非急性发作时表现为局部症状多而全身症状少,急性期全身症状表现为疼痛、寒战、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流脓,相对静止期时好时坏、时轻时重。 急性发作约数月甚至数年才发作一次,体温可升高1℃-2℃,封闭的窦道口可开放排出大量脓液,有时甚至掉出死骨,窦道时而闭合、时而开放甚至长期不愈,体质下降时诱发急性发作。 多年的窦道比如20-40年窦道要警惕恶变,患肢增粗、变形、骨骼形状不规则、表面皮肤菲薄、颜色发暗、色素沉着有多处瘢痕,窦道周围有肉芽组织增生,常有脓液和死骨排出,长期反复发作,骨骼多次手术使得骨骼扭曲变形、增粗。 因肌肉挛缩出现邻近关节畸形,儿童往往因骨骺破坏而影响骨骼生长发育,使肢体出现短缩畸形。
    2023-08-03
  • 慢性骨髓炎的CT表现(视频)

    慢性骨髓炎的CT表现
    CT对慢性骨髓炎骨质破坏程度以及累及的软组织内气体、窦道有很好分辨率,能够显示死骨片。骨质破坏CT表现为局限骨密度降低区,边缘不规整,病灶内可见低密度脓液,也可见高密度死骨。骨皮质中段常与髓腔内破坏灶相邻,骨质增生硬化表现为骨皮质增厚,在干骺端低于骨松质和骨髓腔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和增多,慢性骨髓炎病因往往是死骨存在,恰恰CT能够准确反应死骨位置、大小,为术中定位以及开槽定位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CT在慢性骨髓炎诊断中有很重要位置。
    2023-08-03
  • 感染性骨不连的X线表现(视频)

    感染性骨不连的X线表现
    感染性骨不连在影像学检查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骨折线吸收阶段; 2、形成骨吸收带; 3、进行性骨折端硬化并伴有骨折线消失。 明确诊断通常需要多种影像学检查相互印证,利用X片诊断分期和感染进程的评估较为重要。在骨感染发生的最初几周内,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但当骨折发生为骨不连时,感染征象明显,可明确诊断。X片最早发生改变通常在感染几周后,其特征为陈旧性不活跃的感染病灶,边缘不齐、骨皮质增厚、骨膜增厚、骨痂硬化、活跃感染性骨不连,以软组织肿胀和骨皮质、骨痂破坏为特征,并存在骨膜反应。随着时间推移,骨质破坏非常明显或有死骨形成,则可明确诊断。
    2023-08-03
  • 骨关节感染如何预防(视频)

    骨关节感染如何预防
    骨关节感染防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1、尽可能纠正人体防御低下状态,及时清除与发病相关直接危害因素,可预防或减少人群感染率; 2、改善营养,主要以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失为主; 3、预防接种,包括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主要指免疫血清球蛋白,适用于有严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免疫球蛋白对易感人群可减轻症状或预防感染。主动免疫是指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接种肺炎球菌、嗜血杆菌及脑膜炎球菌菌苗,提高机体对上述病菌免疫力; 4、防止交叉感染、保护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认真清创; 5、合理使用抗生素。
    2023-08-03
  • 骨结核治疗方法有哪些(视频)

    骨结核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结核治疗是综合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2、抗结核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变播散和伴发症状决定使用药物和用药时间,可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如果发生耐药,则需要用氟喹诺酮药物和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或卷曲霉素注射治疗,治疗时间为12-18个月,治疗不仅限于患者本人,患者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也要做好防护工作,一旦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应考虑药物治疗,治疗时间比较长,需定期复查肝功,避免肝脏受到损害; 3、在抗结核药物控制下及时手术治疗,包括关节切开术、关节外骨病灶刮除植骨术、关节切除术、骨切除术、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或切开术、关节融合术、截肢术。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