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 精神分裂了怎么办(视频)

    精神分裂了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自己还是周围各类人群出现敏感多疑,对周围人冷淡、自笑、性格一反常态、孤僻、懒散、自言自语等表现,要及时转诊,寻求帮助。现实患者有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主动求治的仍然是少数。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自知力,对出现的各种改变和症状,听之任之、置之不理,对出现的幻觉、妄想信以为真,感觉到有人害自己、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控制自己。需要家属和患者的亲朋好友,尽自己的责任,鼓励和协助患者及早诊断,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因为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不是十分明了,整体疗效不是十分乐观,越早治疗、患者预后越好,对预防精神残疾的出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患者一旦放任不管,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对家庭是灾难,对社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患者流浪街头、无法工作、无法学习,无法给社会、家庭做贡献,反而变成家庭包袱,拖累社会。
    2023-08-03
  • 如何保持心理平衡(视频)

    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维护个人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维护心理平衡方法如下: 1、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体现在情绪相对稳定,行为模式具有建设性、可预测性和利他性; 2、健康的体魄:需要科学持续的锻炼才能形成,各种身体锻炼,对于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加强自我控制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3、约束下的自由:要树立好规矩意识,对法律、法规、道德风尚主动遵守,内化于心,顺应时代要求,而不是去挑战权威; 4、适度的自我满足: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适度满足,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平衡,不能经常压抑自己的物质需要、心理需要; 5、培养团队精神:既要懂得如何独立进取,又懂得如何团结协作,让自己被各种团体所接纳和需要; 6、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需要良好的经营和呵护,使家庭的功能具有支持性和正常化。
    2023-08-03
  • 酗酒和精神疾病有关吗(视频)

    酗酒和精神疾病有关吗
    酒精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而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长期饮酒除了给身体带来各种损害外,还会出现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比如对饮酒有强烈的渴求心理,自我控制能力下降,饮酒乐趣高于一切工作和生活需求,饮酒量不足或突然停止则会出现各种戒断症状,像焦虑、恐惧、抑郁、愤怒,严重者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和谵妄状态,也会出现震颤、肢体抽搐,饮酒变成一天生活中的核心需求。 长期饮酒者性格也会出现改变,比如心胸狭窄、自我中心和对家人冷淡,严重者会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和心理症状,比如幻听,凭空出现各种声音;幻视,凭空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像虫子、蛇等;还有被害妄想、嫉妒妄想、行为冲动、自杀风险、情绪不稳、抑郁、焦虑等。
    2023-08-03
  • 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视频)

    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社会发展、气候变化,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越来越多,涉及的人群越来越广,像海啸、地震、火灾、空难、矿难、泥石流、战争等,这些变化给个体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反复受创伤的经历。心里面一直想这个事情,没有安全感,反复做和创伤有关的噩梦。人们的心理创伤像身体创伤一样,也需要消毒、整理、缝合、修复,这种使受灾人群心理得到援助的工作,就是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一定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做,它与平时心理医生坐门诊,等待来访者的工作模式截然不同。许多心理干预的场所在灾难现场,或和灾难现场相隔不远。受灾者个体一旦出现焦虑、抑郁、伤心、食欲不振、恐惧、想死、无法工作和干家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缓解倾向,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危机干预。因为对暴露于灾难现场的人,这种创伤性回忆的损害很大。
    2023-08-03
  • 什么是心理(视频)

    什么是心理
    心理被称为心理现象,也可以叫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比如学习、运动、交往、休息等,都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主要有三个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智力水平等。比如面对现实问题,对它的理解、看法、认知和评价,属于心理活动,评价就会出现相应的情感反应。假如这个事情是需要的,是好事情,就会出现愉悦、满足的正性情感。相反会出现负性情感,比如抑郁、焦虑、愤怒。行为和认识活动、情感活动相适应,三者协调统一、有机结合,一个人的个体、心理才能平衡。比如对日常行为的评价、看法,不产生过多的心理矛盾,避免出现失眠、压力大等,心理平衡才能够及时得到保证。
    2023-08-03
  • 心理危机干预的适应范围(视频)

    心理危机干预的适应范围
    心理危机干预,主要针对大多数正常人群,但是正常人群在大灾难来临或受到创伤时,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因为心理创伤不及时干预,可能在日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人在受到创伤时,会出现抑郁、焦虑、烦恼、情绪不稳、借酒消愁等,与平时不一样的心理行为。也可能出现无法工作、无法自拔,总是回忆受创伤的经历或晚上睡眠多梦,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以前的生活被打破,像地震、火灾后的人群,缺乏安全感,缺乏和别人交流的欲望,这时医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患者日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会下降。心理危机干预是公共卫生事业,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极为重要,心理危机干预也会降低自杀的发生率,有些人用这种极端的行为,面对现实的压力。
    2023-08-03
  • 自卑心理的表现(视频)

    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是指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或其它方面,做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容易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心理学上既属于性格缺陷,也常见于精神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患者,经常出现自卑感。具有强烈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孤僻离群、不愿意与人交往,缺乏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当受到别人的轻视、嘲笑或羞辱时,自卑感会加强。自卑是一种消极、负性的心理能量和体验,是实现理想、抱负和成功巨大的心理障碍。 自卑是成功的敌人,具有自卑心理的人,遇到事情主动往坏处想,看不到事情的积极和有利的方面。一方面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另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个别情况下以极端的行为爆发出来,表现出对周围人不满和愤怒。所以自卑是个很负性的情感和现象,一定要战胜。
    2023-08-03
  • 有了心理问题怎么办(视频)

    有了心理问题怎么办
    人的一生都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遇到各种生活事件,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责任人。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十分必要,轻微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寻求情感交流、心理援助等方法解决。如果怀疑有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甚至精神疾病的时候,应该主动到精神疾病专业机构,比如精神卫生中心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做咨询、检查、诊治。心理精神疾病如果及时、正规治疗,疗效比较满意,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但是因讳疾忌医或不按照医生的医嘱执行治疗方案,带来心理疾病治疗的延误,使心理疾病慢性化、复杂化,复发的可能性相应的增加,最终导致预后结局不良。作为患者家属,一旦发现患者相关的心理症状,应该主动鼓励和陪同患者,积极、及早的诊断治疗,而不是讳疾忌医、羞于启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保护隐私。
    2023-08-03
  • 心理疾病是病吗(视频)

    心理疾病是病吗
    与身体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现在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个体是身体和心理有机统一,生理稳态被打破,躯体疾病就会降临,比如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性疾病,比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因为各种原因,人的心理稳态被打破,出现抑郁、焦虑、愤怒、失眠、精神不振,有人甚至借酒消愁,有人出现过激行为,比如自杀行为。心理问题也给家庭和个人带来明显痛苦,损害社会功能,比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交往能力,为社会家庭做贡献能力或者义务。 患者家属和单位领导,对这种疾病不理解,想当然地认为这种疾病是心眼小、想不开,休息、旅游就能够解决问题,患者也不理解疾病,甚至有严重的病耻感。病耻感影响患者及时求医,觉得有心理疾病,等同于严重的精神疾病,一辈子没希望等,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认识。
    2023-08-03
  •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区别(视频)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区别
    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主要有以下区别: 1、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单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应对,而精神疾病,特别是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精神疾病患者,有冲动、伤人、自杀、毁物的风险,而且风险极高,这时通常需要强制住院,以综合性治疗手段应对; 2、心理疾病优势症状,通常有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精神疾病优势症状是各种幻觉,包括听幻觉、视幻觉等,还有各种妄想,比如怀疑有人害自己、议论自己、说自己坏话。精神疾病主要症状还有思维混乱、行为异常、自言自语、自笑等精神病性症状; 3、自制力方面:心理疾病患者通常对自己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能够做到客观评价、正确认识,痛苦感明显、主动求治。精神疾病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现实检验能力和缺乏批判能力,甚至可能在病态症状的支配下,做出各种过激行为; 4、疾病急性期,精神疾病拒绝治疗,心理疾病主动寻求治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