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辉

  • 先化疗还是先用PD-1治疗(视频)

    先化疗还是先用PD-1治疗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治疗方式上亦有有较多新模式,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以及包括靶向治疗、化疗、放疗。传统的治疗方式,如化疗,和新的治疗方式,如免疫检点抑制剂中PD-1的单克隆抗体,两者的先后使用顺序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分析和判断,具体如下:1、PDL-1高表达:若患者并没有相应的驱动基因变化,没有其他的治疗方式,而病理的指标检测中PDL-1异常升高,达到高表达的状态,≥50%,可单独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的单克隆抗体,来控制疾病进展,在肺癌领域上,已经有率先的突破。故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肺腺癌、鳞癌等晚期疾病,可在PDL-1高表达的情况下,单独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优于化疗,且可达到患者的长期生存;2、PDL-1中、低表达:若PDL-1为中、低表达,或阴性时,可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的联合应用。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能优先应用,而是单独先应用化疗,后续进展时,再考虑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其他的治疗方式,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2023-08-03
  • 肿瘤全套检查什么(视频)

    肿瘤全套检查什么
    肿瘤全套检查,实际上包括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通常包含常见肿瘤或者多发肿瘤的检测。如对肺癌检查,要进行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至少一年一次,进行这样的检查,作为肺癌早筛 。除此以外,对于消化系统检查,建议可以进行胃镜 、肠镜、腹部彩超或者腹部CT检查,进行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方面的癌症早筛。 除此以外,女性病人还可以进行乳腺彩超,或者钼靶检查以及妇科检查。当然,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也比较重要,能够筛查妇科是否有相关病灶。除此以外,随着甲状腺癌发生比率在逐年增加,甲状腺彩超检查,也是作为全身体检肿瘤的早筛项目。除了影像检查,还要提倡进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筛查,其中包括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及癌胚抗原,同时还有糖类抗原,如CA19-9、 CA72-4 、CA15-3 、CA12-5等。通过血清学化验和影像学检查,能够对全身肿瘤有初步判断。
    2023-08-03
  • 糖类抗原CA125偏高是什么意思(视频)

    糖类抗原CA125偏高是什么意思
    糖类抗原CA125是肿瘤标志物,数值偏高可见于女性卵巢癌,还可见于子宫内膜炎症,或机体内出现严重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建议患者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比如妇科彩超、核磁、CT方面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局部可疑、异常病变。如果是卵巢癌发现病变,应及早进行根治性治疗,或者进行抗肿瘤对症治疗。
    2023-08-03
  • 17岁癌症晚期能不能治好(视频)

    17岁癌症晚期能不能治好
    17岁癌症晚期实际上在临床上并不好治,尤其是达到晚期的情况,谈及到治愈、治好,几乎不可能。以前癌症都是一类老年性的疾病,但是随着目前癌症的发生比率在逐年地增加,从而逐渐地年轻化。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病人在临床上被发现,部分病人是20岁,部分病人是30多岁,部分病人甚至是十几岁,就得了癌症,甚至通过血液系统或者淋巴系统形成晚期的病变。实际上,对于癌症晚期的病人而言,根据器官特异性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比如分子靶向药物,是针对体内驱动基因的改变而应用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药物。除此以外,还有抗血管的单克隆的抗体、小分子型的TKI类药物,以及传统的化疗、放疗,或者多种方式综合治疗的模式。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治好,而是使这类晚期病人生存期进一步地延长,生活质量进一步地提高。实际上,尤其注意的是对于越年轻的病人,比如十几岁的肿瘤病人,恶性程度非常高,因为决定了细胞的增长非常的迅速,所以说这类疾病也并不好控制。在临床上,多数病人可能会存在耐药,或者很快地出现复发。但是根据不同的病人,要给予不同的个体化的分析和判断。
    2023-08-03
  • 血液癌细胞筛查是什么(视频)

    血液癌细胞筛查是什么
    血液癌细胞的筛查,目前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很难通过循环的肿瘤细胞查到很多这种癌细胞,来进行诊断,还没有达到通过抽血化验进行诊断的检测水平。目前的肿瘤诊断还是通过穿刺病理活检,来进行细致地诊断。血液癌细胞筛查,通常是指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筛查,主要是由癌或者癌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检测到向外周血中释放出来的炎性介质、糖类、蛋白类、酶类等相应的物质,通过这些物质的波动水平,来进一步判断体内是否有癌症,正常是起到一个肿瘤的预警或者提示作用。对于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常规的检测项目包括甲胎蛋白AFP,其升高主要与肝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还有与消化系统肿瘤有关的,包括CEA、CA199、CA724,可能多是与消化系统肿瘤有关,但也并不绝对。与男性肿瘤标志物有关的就是PSA,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女性肿瘤有关的就是CA153、CA125,这些也并不绝对。临床上,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前提下,还是要结合影像学上的判断,才能作为更为客观的评价指标。
    2023-08-03
  • 肺癌都会有胸腔积液吗(视频)

    肺癌都会有胸腔积液吗
    肺癌的病人并不一定都会有胸腔积液,具体情况如下:一、有胸腔积液:1、单侧胸腔积液:肺癌的病灶局限于胸腔内,肺癌的癌细胞可能会通过局部胸膜腔的播散,引起恶性的胸腔积液。这种胸腔积液通常可能是在肿瘤一侧,一般以单侧为主,可以进行胸腔积液的穿刺引流,进行常规生化和脱落细胞学的检查,能够发现是渗出液的改变。并且脱落细胞能够发现呈现癌细胞的变化,有助于进行后续的诊断,以及后续完成相关的检测,同时指导后续的全身性治疗。这种疾病就属于晚期的疾病,后续的生存期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病人要给予个体化的分析和判断;2、双侧的胸腔积液:肺癌的病人,尤其是晚期,存在进食能力下降或者存在心功能异常,这种可能会出现双侧的胸腔积液,多数在检查时,可能是以呈现漏出液为主。这种就要与这种渗出液,或者是有胸膜转移的胸腔积液,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二、没有胸腔积液:1、肿瘤未播散到胸膜腔:也有部分癌症,包括肺癌,并没有播散到胸膜腔,只是局部的侵犯,比如大血管,如肺动脉、肺静脉,以及相关的心包,没有累及胸膜腔,这种病人并不会表现出相应的胸腔积液。针对肿瘤进行全身性治疗,如果有效,病灶也可能会有所缩小;2、早期肺癌:但如果是非常早期的肺癌,一般并不会呈现胸腔积液。
    2023-08-03
  • 癌症为什么清扫淋巴(视频)

    癌症为什么清扫淋巴
    实际上通常对于早期癌症病人,在对癌症病灶进行切除同时,实际上清扫淋巴结也是必备的一步,主要有以下原因:1、淋巴结转移:癌症病人主要因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可以通过血液系统或者淋巴系统发生远处器官、脏器或者淋巴道转移,对于相对比较局限的病变,虽然没有通过血液系统发生远处器官脏器转移,但完全可以通过局部淋巴结的引流区域,形成淋巴结转移。在出现淋巴结转移时,通过手术后清扫淋巴结,能够完善后续的淋巴结病理检测,同时根据淋巴结是否有癌细胞侵袭、转移情况,为病人分期进行后续完善。如果存在相应淋巴结转移,也提示疾病的预后可能更差,也提示病人存在高度复发风险因素,决定后续病人可能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策略;2、改善预后:癌症如果早期,主要进行根治性治疗,除局部病变清扫、根治以外,还要进行淋巴结系统根治,而达到体内减少肿瘤负荷或者是无瘤的状态,达到完全R0切除,从而改善病人预后。
    2023-08-03
  • 胃酸过多会癌变吗(视频)

    胃酸过多会癌变吗
    胃酸过多是否会癌变,实际上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要看胃部黏膜是否有相关的情况。比如炎症是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的胃炎。萎缩性胃炎可能与癌症有一定的相关,所以不能单纯地通过胃酸过多,而与癌症相互关联,还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胃酸过多,实际上可以见于多方面的疾病,比如消化系统炎症,如胃炎或者胃溃疡,或者是胃食道的反流性疾病,可能都会引起胃酸增多。对于常见的情况,比如浅表性胃炎,或者是良性胃溃疡,或者是胃食道反流性疾病,并不会导致癌变的发生。多数可以给予相应的质子泵抑制剂,缓解此症状,仪抑制胃酸。还有一些病人,可能伴有萎缩性胃炎,实际上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要高度地重视,给予针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除此以外,针对胃部其它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胃镜以及影像学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癌症。通过影像学的判断,可能更为客观。
    2023-08-03
  • 胃难受一个月会是癌吗(视频)

    胃难受一个月会是癌吗
    如果病人出现胃部难受,可以表现为反酸、嗳气、饱胀感或隐痛,并不一定是癌症的表现,但也不能排除是癌症。还是要借助胃镜、病理及相应的影像学CT检查,进一步判断和明确。对于胃部不适或者难受,在临床上要考虑胃部炎症,有些是慢性胃炎、急性胃炎,可能存在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都比较常见。除此以外还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鉴定,一旦发现问题,要给予及早针对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及针对胃部急慢性炎症治疗,改善病人症状。可能还有急性胃黏膜损伤,引起胃部消化性溃疡,可能也会表现为胃部不适或隐痛。有时通过胃镜检查能看到溃疡创面,可以根据形态,结合病理检查更加明确。对于胃部癌症即胃癌,也可能出现上述不适反应。可能要通过胃镜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明确是胃部癌症,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
    2023-08-03
  • 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区别是什么(视频)

    原位癌和浸润癌的区别是什么
    原位癌和浸润癌都是癌症,都是恶性疾病,但是相比原位癌是病变更为早期、更为局限,指的是上皮的恶性细胞克隆性增生,仅局限于黏膜层内,并没有突破到肌底层,这种相对早期的疾病,称为原位癌。通常原位癌可以在正常体检时发现,可以通过根治性的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后续通常不会影响病人的生存期,所以有时发现原位癌的病人,通常认为是非常万幸的,没有发生到浸润癌的情况。因为一旦肿瘤病灶侵犯到基底膜之后,可能会形成浸润癌,可能癌细胞的成团、生长相对更重,周围可能随着血液循环以及淋巴系统的丰富,可能病变会发生远处器官脏器或者是淋巴结的转移,而形成晚期疾病的可能性。所以浸润癌多数可能有远处转移的风险,但是也有些浸润癌是早期疾病,也可以通过根治性的手术达到治愈的目的。晚期的浸润癌主要采用全身性、系统性的抗肿瘤治疗,使疾病的生存期进一步延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所以上述就提示了原位癌和浸润癌,主要是针对肿瘤分期以及预后的差异,存在明显不同。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