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杨春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结肠炎又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结肠炎症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以及遗传、免疫,包括放射等因素。结肠炎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都需要进行饮食的调整、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在急性期,结肠炎患者容易脱水、电解质丢失,同时出现贫血、蛋白低下等,要进行急性期的紧急处理。一般的治疗包括充分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包括输血、输蛋白,还有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等等。\n在药物治疗方面,对于炎性肠病,5-氨基水杨酸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药物,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炎性肠病的急性期治疗,免疫抑制剂用于激素无效时的维持治疗。对于缺血性肠炎患者,要停用可疑的缩血管药物,在控制原发病和去除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补液、扩血管、改善微循环,中重度患者可以加入抗生素。感染性肠炎医生根据粪便及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针对性的使用相应抗生素的治疗。在结肠炎患者中,一般很少使用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合并有肠梗阻、肠穿孔、严重的肠坏死、肠瘘、反复肠出血,甚至结肠癌并发症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的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