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

  • 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视频)

    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急性呼吸衰竭主要病因包括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病变、胸廓病变、神经中枢等传导系统病变,或者呼吸肌疾患。呼吸衰竭分为Ⅰ型呼吸衰竭和Ⅱ型呼衰两种类型,Ⅰ型呼吸衰竭的原因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类型肺炎的肺实质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误吸,胃内容物进入肺或者溺水等引起的肺炎, 2、肺水肿,肺水肿分为心源性肺水肿与非心源性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由各种严重的心脏疾患、心力衰竭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最常见的为急性呼吸窘迫症; 3、其它还有复张性肺水肿、急性高血压病等,这类疾病常可以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4、肺血管疾患,急性肺梗死也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这类疾病死亡率比较高; 5、胸壁问题,如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胸壁外伤、胸部手术损伤等,影响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导致肺通气量减少,或者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损害通气或者换气功能。 单纯Ⅱ型呼衰由气道阻塞或者神经、肌肉疾患等造成,气道阻塞有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异物,喉头水肿,引起上呼吸道急性阻塞,为急性Ⅱ型呼衰的最常见病因。对于神经肌肉疾患的这类病人,肺本质上没有明显病变,而是由于呼吸中枢调控受损或者呼吸肌功能减退,造成肺泡通气不足,从而导致的Ⅱ型呼吸道衰竭,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导致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低钾血症、周期性麻痹、周期性瘫痪等,从而导致呼吸肌受累。此外,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安眠药中毒这类情况也会导致呼吸中枢受到抑制。
    2023-08-03
  • 一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视频)

    一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很多疾病都会引起Ⅰ型呼吸衰竭,比如心功能衰竭、严重肺炎、重症肺炎,病人虽然吸氧,但是血液里无法进行正常气体交换,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Ⅰ型呼吸衰竭。Ⅰ型呼吸衰竭病人的缺氧症状比较严重,例如胸闷、气促、紫绀、口唇发绀等症状,严重低氧血症病人可能出现昏迷。 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排血量降低引起的呼吸衰竭后,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抽血做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分压小于60mmHg,同时没有二氧化碳潴留,考虑存在Ⅰ型呼吸衰竭。可见于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损害、肺动静脉氧分流的病人,因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血氧分压降低。 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肺部感染,或者间质性疾病,或者急性肺栓塞,也会出现Ⅰ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病情比较凶险,有血栓高危因素病人都可能出现。而急性肺栓塞的病人一旦发生Ⅰ型呼吸衰竭则非常严重,甚至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2023-08-03
  • 突然昏迷怎么急救(视频)

    突然昏迷怎么急救
    如果发现有人突然昏迷、意识障碍,应该先判断是不是由于外伤引起,对于外伤引起的昏迷患者需要专业器具,不能随意移动肢体,应该由专业人员操作。如果判断没有外伤、没有坠落、没有撞击等,而是自己突发昏迷,应该使病人平躺,迅速判断病人是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一般触摸颈动脉。如果明确存在心脏、呼吸骤停,需要按照正规心肺复苏流程,给病人进行操作,同时求助120。 如果患者存在心跳,只是昏迷、意识不清,将病人平卧或者侧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同时掐病人的人中,但不要过度用力或者把皮肤弄破,否则可能造成感染。观察病人有无清醒可能,判断病人昏迷原因,观察病人有没有亲属,能不能问到病人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服药史、打过针、吃的食物,既往有无低血糖昏迷发作,或者长时间没有进食。对于低血糖引起的昏迷可以饮用糖水,恢复血糖以后,病人很快即可清醒。如果病人是因为其它原因引起的反射性昏迷,病人平卧以后很快可以清醒,如果原因不明,需要第一时间打120求助,或者联系最近的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2023-08-03
  • 失血性休克晕多久会醒(视频)

    失血性休克晕多久会醒
    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多久会醒,取决于失血性休克和纠正的程度和速度,如果纠正越快,纠正越完善,病人苏醒越快,反之可能苏醒的时间无限制延长,甚至可能永远无法苏醒。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常见于车祸或高处坠落外伤引起的出血,或者消化性溃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出血,以及妇产科疾病,比如子宫破裂、宫外孕等出血,失血以后并不是都会发生休克,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是在快速、大量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情况下发生。大量失血一般超过失血人总血量的30%以上,将发生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量血液成分在短时间内丢失,可能造成患者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比如大脑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受损,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如果短时间内纠正休克,补充丢失血液成分,大脑缺血缺氧可以逐渐得到改善,苏醒机会提高,苏醒时间缩短;但如果休克治疗效果不佳,大脑缺氧一直得不到改善,缺氧持续加重,则可能引起后期脑水肿、脑细胞坏死,昏迷期限延长,甚至患者永远无法苏醒。
    2023-08-03
  • 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表现(视频)

    休克病人微循环衰竭期的表现
    休克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微循环障碍导致重要生命器官严重缺血、缺氧的综合征,典型表现是面部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等。休克可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也就是缺血缺氧期,中期是淤血缺氧期,第Ⅲ期则是休克晚期,称为微循环衰竭期。 微循环衰竭期,整个微循环已经麻痹,毛细血管血液不进不出,已经不进行流动,这种情况下病人非常难以逆转,病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微循环衰竭期病人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应用升压药难以恢复,脉搏细弱而频速,静脉塌陷,中心静脉压也下降,可能并发DIC,也就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功能障碍。还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可能发生在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如果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人可能因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器官相继或者同时功能障碍,死亡率非常高。
    2023-08-03
  • 心源性休克能治好吗(视频)

    心源性休克能治好吗
    心源性休克是危险系数非常高的疾病,可以导致死亡,一旦发生病人死亡率非常高,所以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需要立即给予积极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疾病,而且心脏基础疾病已经进入中晚期,可能存在感染,劳累,精神性突发打击等诱发因素,导致心功能急剧恶化,甚至导致休克。休克就是动脉血压无法维持正常范围,导致脏器缺血缺氧的综合性症状。 所以心源性休克是心脏泵血功能衰竭,治疗除外去除诱因,还需要维护病人心功能,还要纠正休克,治疗非常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如果病人基础疾病比较多,或者心脏功能非常差,基本没有心脏储备功能,这种情况下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非常高,救治存活的可能性也比较低。 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也意味着其心功能已经失代偿,即便此次得到救治,下一次发作心源性休克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发作间期可能越来越短,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也较差。
    2023-08-03
  • 中暑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中暑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原因是什么
    中暑病人在夏天比较多见,腓肠肌很容易出现痉挛,腓肠肌痉挛原因一般是大量出汗、饮水较少,补充钠离子的盐分不足,造成体内严重缺钠,从而导致低钠血症。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荷的主要离子,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参与水代谢,保证体内水平衡,维持人体多种正常生理功能,如维持体内肌肉跟心脏活动等,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低钠血症的常见原因是摄入不足或者丢失过多,呕吐、腹泻,胃肠引流过多,或者导致胃肠道消化液大量丢失,中暑时大量出汗,严重烧伤也可引起大量渗液,还有相关疾病的可能,这种情况下需要补充钠离子,可能对病人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腓肠肌痉挛存在一定作用。所以病人一旦中暑,又伴有腓肠肌痉挛,需要考虑有无低钠血症的存在,可以抽血做电解质检查,检测血钠离子是否偏低。还有可能是病人脱水比较严重,电解质含量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浓缩。
    2023-08-03
  • 电击伤患者预后怎样(视频)

    电击伤患者预后怎样
    电击伤预后与电流通过身体途径以及触电持续时间有关,电击伤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夏天穿的比较少,防护措施比较少,所以电击伤发生率更高,特别是在雷雨天气,发生率更多。如果是轻中度电击伤,触电时间也比较短,经过人体电流量比较小,病人临床表现主要是精神紧张、四肢麻木,或者四肢无力、短暂心理障碍,这些都可以痊愈,而且短时间内即可痊愈。 但是如果存在重度电击伤,最严重可能当场死亡,或者持续昏迷、抽搐,电流经过心脏时,可能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顽固性心律失常,或者反复发作心律失常,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这类病人需要现场急救。但是能否通过急救治愈,预后因人而异。现场急救措施是否合理也非常重要,例如是否立刻切断电源,是否将患者从周围危险环境中解救出来,有没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对病人预后存在非常大的影响。
    2023-08-03
  • 肝昏迷很严重吗(视频)

    肝昏迷很严重吗
    肝性脑病分为急性与慢性,而肝昏迷则是急危重症,预后相对较差,因为肝昏迷已经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即便这一次肝昏迷能够缓解,可能会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肝脏功能完全衰竭,危及生命。肝昏迷专业术语又称为肝性脑病,由严重肝功能代偿不全引起,也就是肝功能失代偿期。该病以肝脏疾病为基础,指肝功能发展到失代偿状态。所以有肝脏基础疾病的病人,平常应该进行肝功能维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旦进展到肝昏迷,致死率非常高。 肝昏迷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引起的最根本的直接原因是肝硬化、重症肝炎或者肝癌,造成肝实质弥漫性损伤,患者出现肝性脑病,这种病人血压会增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行为失常表现为烦躁或者抑郁,甚至出现昏迷。
    2023-08-03
  • 多脏器衰竭有什么表现(视频)

    多脏器衰竭有什么表现
    多脏器功能衰竭指人体各器官功能均正常或者异常,因为严重感染或者急性药物中毒或者休克等,同一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器官功能,同时或者一前一后相继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非常高。病理机制主要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在整个炎症反应综合征中具有介导作用,所以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衰竭的脏器,临床表现可以为以下几方面: 1、呼吸衰竭: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紫绀、烦躁不安,甚至意识不清,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 2、心功能不全,也就是心脏衰竭:病人出现心悸、端坐呼吸,或者腹胀、水肿、颈静脉怒张等; 3、慢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也会出现水肿,生化检查出现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 4、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全身瘀斑、消化道大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5、肝功能衰竭: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腹胀,严重时出现肝性脑病或者消化道出血等,可能还会出现肝昏迷、意识障碍等; 6、消化道功能衰竭:出现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 7、脑功能障碍:出现意识障碍,或者原有意识障碍加重、昏迷等; 所以不同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不同,多脏器功能衰竭这些表现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叠加,表现不典型,需要各方面仔细检查,避免遗漏。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