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亭廷

  • 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最根本的区别(视频)

    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最根本的区别
    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同样都是牙齿神经病变,只是疾病的不同时期表现形式而已: 1、急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疼痛性质不一样:慢性牙髓炎多常见为阵发性钝痛,无明显自发疼,是在有外部冷热刺激情况下才发生,病程相对较长;而急性牙髓炎发病较急,由慢性牙髓炎发展而来,病程较短。疼痛剧烈,常为自发性、阵发性,疼痛无法准确定位。而且夜间疼痛会加剧,常出现难以入眠,冷热刺激疼痛也会比较明显; 2、两种牙髓炎疼痛定位程度、准确度不一样:急性牙髓炎疼痛常常不能够准确定位,长期表现为放射性和牵扯性疼痛。但是慢性牙髓炎可以准确定位到患牙,患者可以比较准确的感受到,某一颗牙齿在冷热刺激或者在夜间时疼痛加剧。 无论是急性牙髓炎还是慢性牙髓炎都是牙髓的病理性改变,治疗方式都是以根管治疗为准,根管治疗相对于其它治疗方式来说运用更为广泛,远期疗效较好。
    2023-08-03
  • 急性牙髓炎会牙疼吗(视频)

    急性牙髓炎会牙疼吗
    急性牙髓炎是指急性牙髓组织炎症,感染源主要来自于深龋,也就是俗称的虫牙。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自发性、阵发、剧烈疼痛,长期会牵扯到同侧头部。无法准确定位,夜间疼痛加剧,而冷热刺激也会加剧疼痛发生。通常情况下急性牙髓炎普通止疼药物效果并不明显,临床主要治疗方式是牙齿根管治疗。 所谓根管治疗,是将牙齿内部神经和已经感染发炎的东西进行清理,再用特殊药物进行填塞,以降低术后二次感染几率。根管治疗运用在近年来已经非常广泛,而且远期疗效较好。一个成功的根管治疗当然离不开必不可少的X线片检查。因此要到正规医院口腔科就诊,因为其它牙髓炎症或者牙齿病变也可能引起剧烈疼痛,要正确区分疼痛是否为牙髓炎,才能进行正确治疗。
    2023-08-03
  • 牙齿咬合不齐脸部变形怎么办(视频)

    牙齿咬合不齐脸部变形怎么办
    牙齿咬合不齐临床可以分为多种,比较常见的是牙列拥挤排列不齐,或者牙齿反(牙合)、锁(牙合)等情况。这样的咬合错乱不仅影响牙齿外观,而且对于口腔功能正常发挥以及牙周组织健康和口腔卫生都具有较大影响。在咀嚼效率上因为咬合不齐,无法行使正常咬合功能,许多患者会出现单侧咀嚼习惯,造成脸部发育不平衡。 常规情况下可以通过牙齿正畸矫正来达到较好效果,也可以通过改掉单侧咀嚼习惯适度锻炼咬肌,使两边咬肌尽量平衡,平时避免吃一些难以咀嚼的食物来改善。确实是牙齿拥挤或者不齐,或者功能性问题较为严重,可通过正规矫正治疗进行矫正,这样能够改善牙列拥挤,形成较为正常的尖窝交错咬合关系,解决患者美观问题和容貌问题,同时也解决患者咬合功能不足的情况。
    2023-08-03
  • 反(牙合)的黄金治疗时间(视频)

    反(牙合)的黄金治疗时间
    反(牙合)也就是俗称地包天,一般越早发现越早介入治疗越好: 1、第一阶段:在乳牙列反(牙合)期,一般在3-5岁左右,需要进行矫治,戴活动矫治器一般不超过6个月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2、第二阶段:在替牙期,8-9岁左右开始矫治,也可以用较短时间取得较好效果,引导上下颌骨顺利生长,及时阻断畸形严重化。切莫相信错误观点,认为所有错(牙合)畸形都要等到牙齿全部替换完再进行矫正,而造成延误。上下颌骨发育已经出现异常的错(牙合)类型,矫正最好时期在发育高峰来临之前,多数年龄应该在8-11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如果发现孩子有反(牙合)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错过这一时期就意味着错过了骨骼改善的唯一最佳时期; 3、第三阶段:恒牙列期,也就是12岁以后乳牙列全部替换完毕,单纯牙性反(牙合)和轻微骨性反(牙合)可以通过矫正来进行治疗,严重的骨性反(牙合)则要等到18岁以后才可以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手术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023-08-03
  • 慢性牙髓炎日常注意什么(视频)

    慢性牙髓炎日常注意什么
    牙髓炎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口腔龋病发生,进而感染到牙齿里面神经出现慢性牙髓炎: 1、保持口腔卫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早晚和进食后刷牙漱口,及时清除留在口内和牙齿之间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选择用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有一定作用,同时可以选择牙线清理牙缝; 2、小朋友要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儿童饮食可多样化,适当吃一些硬性和韧性食物,这样可以促进其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老人多吃粗粮来减少菌斑和牙结石; 3、如果慢性牙髓炎发生,可以采用局部冷敷,就像治疗身体瘀伤一样,冷敷最靠近牙疼部位脸颊,每次可以冷敷15分钟,一天3-4次,可以缓解面部肿胀和疼痛,尽量避免大张口,因为冷空气接触到不健康牙齿,也会刺激牙齿神经疼痛; 4、忌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忌吃生冷寒凉食物,此类不利于炎症清除,忌喝酒和兴奋性饮料,及时处理口腔内患病牙齿,养成口腔卫生的常规,每半年到一年左右进行一次口腔常规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