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旸

  • 宫寒吃什么药(视频)

    宫寒吃什么药
    宫寒即子宫虚寒,为女性常见疾病,主要分两类,需辨证用药: 1、实寒证:受凉、淋雨等致寒邪入子宫,气血凝滞,出现腹部或腰部冷痛、痛经、月经有血块、手脚寒冷、舌发白等症状,治疗需温经散寒,温性药物治疗,如干姜、附子、艾叶、肉桂、小茴香、吴茱萸等; 2、虚寒证:脾肾阳虚,虚寒内生引起,表现为腹部冷痛、白带增多、清稀、性欲下降、腰痛腰酸,四肢寒冷,大便溏薄等,治疗需温补脾阳,用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海马、韭菜籽、补骨脂等中药,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治疗。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1
  • 宫寒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宫寒的症状有哪些
    宫寒即子宫虚寒,为女性常见疾病,具体症状如下: 1、典型症状:腹部冷痛、白带增多、清稀、性欲下降等; 2、继发月经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经行泄泻、经行头痛; 3、引起妊娠疾病:妊娠腹痛、先兆流产、胎儿发育迟缓、产后腹痛等; 4、引起杂病:不孕症、子宫肌瘤等。
    2023-07-31
  •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怎么办(视频)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怎么办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问题,门诊经常见到这样的病人。病人主诉肚子胀、胃胀,进食以后加重,食欲减退,大便不成形,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往往提示有脾胃虚弱的问题。脾胃虚弱首先需要解除引起脾胃虚弱的因素,如过于劳累、饥饿,经常食用一些生冷、硬的食物,或者受寒、思虑过度等。解除这些因素以后,要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健运脾胃,可以通过药物和食物进行健运脾胃。根据证型的不同,用药有所不同,比如有一些病人在思虑过后出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甚至出现失眠、心慌的症状,这种在中医属于心脾两虚,建议服用人参健脾丸。如果是因为感受寒湿或吃冷饮引起,除了进食少、腹胀、便溏之外,还出现舌苔厚腻、嗳气、恶心、大便黏滞等情况,在中医属于寒湿困脾的情况,可以服用香砂和胃丸来治疗。如果由于过度劳累引发,或者病人长期脾胃病之后出现乏力、气短,甚至脏器下垂,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的症状,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来治疗。如果脾胃虚弱的症状,遇到情志的影响会加重,伴随胁痛、嗳气、反酸等症状,可以用加味逍遥丸和四君子丸来治疗,这种属于肝郁脾虚型。如果由于受寒引发或者病人素体阳虚,除了食欲不振之外,还有一些腹痛,腹痛喜欢温热,喜欢揉按特点,伴有手足冰冷这种情况,属于脾胃阳虚,用附子理中丸来治疗。由于食物和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也可以通过药食同源的食材进行调养,比如山药、薏米、莲子、生姜、大枣,还有茴香等食物都可以进行调养。注意饮食和治疗之后,还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比如饮食要少吃多餐,一顿不宜吃得太多、太饱,保持这些生活习惯,才能养护脾胃,达到治疗脾胃虚弱的目的。尽管说了这么多,不过中医的辨证还是比较专业的过程,所以希望大家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大夫,来帮大家进行辨证,然后进行治疗。
    2023-07-31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视频)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病因病机认为属于胃气上逆,多因气虚、阴虚、肝胃不和、痰浊阻滞或瘀血引起,临床表现为反酸和烧心等症状,治疗以平胃降逆、和胃降逆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临床上多采用理气、宽中、降逆类药物治疗。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1
  •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表现(视频)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即胃部内容物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造成食管炎症糜烂、纤维化等病变,主要症状如下: 1、反酸或烧心:饭后1-2小时,严重者半夜出现,与饮食有关,如进食咖啡、酸性、过甜、过咸的食物会使症状加重; 2、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饭后一小时出现,严重者疼痛会放射到后背部; 3、吞咽困难:前期由食道痉挛引起,后期由瘢痕挛缩引起食道狭窄; 4、出血:合并严重糜烂或溃疡,引起慢性出血,大便潜血持续阳性。
    2023-07-31
  • 什么是寒性体质(视频)

    什么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指身体寒冷、不耐寒凉,受寒会引起各种病症,又名阳虚体质。与先天和后天因素有关,阳气可温暖四肢经脉、增强脏腑功能、兴奋神经,阳虚体质表现症状如下: 1、四肢寒冷,根据阳虚部位,受寒部位不同;如脾阳虚,腹部怕凉;肾阳虚,腰部怕凉; 2、脏腑功能下降,如心动过缓或胸闷憋气、消化不良、胃痛、泄泻、腰痛、膝胫冷、生殖功能下降等; 3、精力减退、易疲劳、萎靡不振。 建议患者多喝热水,食用温热性食物。
    2023-07-30
  •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视频)

    胃下垂的中医治疗方法
    胃下垂由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引起,临床表现为胃胀、腹胀等症状,尤其是在就餐后,症状会更明显。治疗方法如下: 1、健脾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 2、平时注意不损伤脾胃,如过度劳累、空腹运动等; 3、饮食规律,不食用寒性食物。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