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云

  • 心衰导致的肺部积液可以治好吗(视频)

    心衰导致的肺部积液可以治好吗
    心衰通常指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导致的肺部积液,通常随着病情的改善,可逐步消失,因此心力衰竭导致的肺部积液通常可以治愈。但如果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病情较为严重,此时肺部积液可反复出现,有时在急性期通过简单的利尿治疗,肺部积液不会较快消失,这时患者由于肺部大量的胸腔积液,或肺部大量双侧积液,患者可表现为喘憋、气短、无法躺平等表现。当心力衰竭导致大量肺部积液时,常采用穿刺的方法,将肺部的积液释放,由于心力衰竭导致的肺部积液贮存于胸腔内,通常称为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还可导致肺泡内出现积液,这时患者也可表现为喘憋,肺泡内的积液常需要通过比较强的利尿治疗缓解。同时还要进行扩张血管的治疗,采用扩血管药物,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症状得以改善后,检查肺部积液时可发现明显消失或减少。
    2023-07-31
  • 心衰病人食欲增加是好事吗(视频)

    心衰病人食欲增加是好事吗
    心衰通常指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病人食欲增加是好事,一般来讲心力衰竭病人的食欲增加是代表着心功能的改善。其实心力衰竭病人有时心力衰竭严重的时候,会表现为全身的淤血,比如肝脏淤血、脾淤血,如果做腹部的超声,可能会发现腹腔里面还有积液,这些都是心力衰竭加重的一些表现。实际上病人心力衰竭加重的时候会表现为食欲减退,病人觉得不太想吃东西,总是胃胀,是由于胃肠道里面有淤血,也会由于淤血出现缺氧的情况,所以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胃肠道淤血加重的时候,也代表心力衰竭有所加重,往往病人就不太想吃东西,表现为食欲比较差。当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之后,病人食欲增加,对于医生来讲是好事。一方面心力衰竭病人的食欲增加代表了胃肠道淤血的症状减轻,也就代表了心力衰竭的改善。另一方面病人食欲增加,可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使心力衰竭患者不至于出现恶液质,也就是病人消耗的症状。所以慢性的心力衰竭如果改善不好,病人食欲也比较差,不能摄入一些营养物质,就会表现为非常消瘦、衰竭的恶液质的状态。
    2023-07-31
  • 心衰射血量20%能活多久(视频)

    心衰射血量20%能活多久
    心衰射血量20%,属于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或者心衰,患者心脏收缩力极弱,容易出现猝死,即容易突然发生恶性室颤。心脏射血量20%,部分患者有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患者可以存活多久,分为以下情况:1、未经过有效治疗:有时患者存活率可能在3-5年,是由于整个心脏收缩力骤然下降,导致泵衰竭,因此泵的泵血能力越来越差,可以引起严重后果;2、经过有效治疗:如果患者接受心衰药物的治疗,心衰大幅度改善,比如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原本活动较短时间即乏力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能够步行较长距离。另外对于严重的心衰射血量20%的患者,优化药物治疗后,如果射血量仍为20%,为预防猝死的发生,可以植入预防猝死的心脏除颤器,有时有心脏除颤器来预防猝死,20%的射血量又有药物支持,这种患者的生存期也较长,可能超过5-10年。
    2023-07-31
  • 什么叫窦性心跳过速(视频)

    什么叫窦性心跳过速
    窦性心跳过速包括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跳过速实际上指正常的心跳过速,心跳次数超过100次/分。正常人的心跳,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实际上窦性心跳过速不一定为患有心脏病,如饮咖啡后兴奋性增加,心跳可加速跳动,使得心率超过100次/分;如活动、运动、跑步,心跳超过100次/分时也称为窦性心跳过速,以上属于生理性问题。但是对于心脏病引起的窦性心跳过速,如心力衰竭,因为心脏收缩无力,需要通过增加心跳频率,达到心脏向外足够射血,会增加心跳频率。 所以窦性心跳过速可能为心脏病引起,也可能并非存在心脏疾病,可能为正常人在运动时的一种生理表现,因此对于窦性心跳过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7-31
  • 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视频)

    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保护血管内皮,较好的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另外不要吸烟或吸二手烟,通过上述措施可保持血管内皮健康,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应主要治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指在动脉中发生粥样斑块的硬化状态,与老年退化动脉硬化有差异。大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管内皮功能不良、血管不健康,引起血管脂质沉积,脂质过高时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此类斑块形似小米粥,所以将其命名为粥样硬化斑块。若无血脂、无内皮功能受损,血管非常健康、血脂不高,不易形成脉粥样硬化斑块。 随人的老龄化,老年人会出现动脉硬化,但如果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会让血管内皮变得不健康,血脂沉积在内皮变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023-07-31
  • 心脏病在眼睛上的表现(视频)

    心脏病在眼睛上的表现
    眼睛为心的窗口,心脏病在眼睛上有所表现。眼科医生常通过眼底镜观察眼底,发现眼底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时,反映患者心脏血管、脑血管、身体其它动脉,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危险程度较高。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眼底有特殊改变,称为糖尿病眼底,往往预示心脏出危险的风险较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在眼睛上观察到动脉粥样硬化时,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在眼睛上看到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冠心病风险也明显增加。眼底血管出现发亮的征象时,眼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到心脏科就诊,排查心脏病。眼睛血管出现反光增强的现象,代表眼睛的血管,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硬化。
    2023-08-01
  • 窦性心律过缓怎样调理(视频)

    窦性心律过缓怎样调理
    对于生理性心动过缓,例如运动量较大的人群以及劳动者的心动过缓属于生理适应现象,不需要治疗;如果是老年人的心脏,传导或者兴奋性变得较差,心跳非常缓慢,引起头晕、一过性黑蒙,甚至发生晕倒、晕厥的现象,有些病人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此时的心动过缓需要治疗。通过调理饮食、长期口服药治疗基本无效,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并无药物或者食物可以长期改善窦性心动过缓,如果窦性心动过缓非常严重,且并非由于生理状况引发,最终解决方法可能只能通过器械治疗,即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但并非所有窦性心动过缓病人都建议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
    2023-08-01
  •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有什么不舒服(视频)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有什么不舒服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改善血液灌注不足情况,大多数病人会觉得舒适,不适的情况较为少见。植入起搏器后的不适症状主要来自于早期手术创伤,病人在术后可能会感到局部伤口疼痛,不适随时间延长,伤口逐渐恢复后消失。 此外,在植入起搏器以后,病人心里会存在顾虑,所以有些患者会出现失眠、紧张、焦虑、抑郁,因此需要关注患者情感问题。病人装起搏器后,装有起搏器的一侧手臂不敢正常活动,需要对病人指导,进行规律、小幅度运动。即使在早期术后不久,也可以进行小幅度运动。如果不运动,长期则会导致肩周炎,出现肩部不适的情况,导致病人会出现手臂疼痛或者活动受限等问题。
    2023-08-02
  • 病窦综合征严重吗(视频)

    病窦综合征严重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指心跳次数变得缓慢,甚至突然停跳,引发病人出现头晕、黑蒙、晕倒、抽搐发作。因为急性心脏停跳以后,脑供氧突然中断,病人就会发生抽动状态,严重可以引发死亡或者猝死。 窦房结是心脏起跳的发源地,也是心脏起跳的司令部,指挥心脏跳动次数在60-100次/分。运动时心跳增快,休息时心跳减慢,如跑步时心跳超过100次/分;睡觉时心跳低于60次/分,均为窦房结发挥的作用,即指挥心脏跳动次数。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会导致患者心跳次数不足、缓慢或者紊乱,所以窦房结出现问题会发现病人出现异常心率降低。睡眠时,本身心跳应该减慢,但不能过慢,病人睡觉时心跳如果变为20次/分则比较危险。
    2023-08-03
  •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区别(视频)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区别
    除颤主要是除房颤和室颤,复律是纠正所有的不正常心律,包括房颤、室颤、房扑以及室上速。当将一种不正常节律变为正常节律则称为复律。电复律与电除颤存在差别,但也存在相同之处。在房颤或室颤时,有些医生也会谈到复律,指将房颤律和室颤律恢复成正常窦律。因此,从性质而言二者意思接近,复律、除颤的最终目的是让心脏节律恢复正常。 电除颤指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的除颤,大多数提到的除颤指心室颤动的除颤,最致命的为心室颤动。心室颤动以后,心脏泵血功能完全丧失,心脏处于停跳状态,除颤后心脏恢复正常节律,能够很好地跳动;而另外一种除颤则是房颤的除颤。 多种疾病可以进行心脏电复律,如心房扑动,将扑动的心律变成窦性心律、正常心跳,因此复律是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