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旺

  • 孩子多动是多动症吗(视频)

    孩子多动是多动症吗
    儿童多动表现并不一定为多动症,从年龄而言,部分儿童年龄较小,只有1-2岁,可能出现多动表现,但无法诊断多动症。学龄期儿童通常表现活泼好动,但出现多动症状并不一定为多动症,因多动症为疾病状态,故诊断多动症需符合严格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表现、年龄、功能损害、场合标准等方面。 通常活泼儿童表现多动,与真正多动症含义不同,活泼儿童多动通常有目的性,但跑跳并未影响功能,如并未影响周围人,以及存在安全问题。而存在多动症儿童动作缺乏目的性,即自控能力较差,在不可多动的场合多动,如上课突然站起走动,在需要安静的场合爬上爬下。此外,多动症儿童相关行为可能产生影响,如影响他人、影响场合规则、学业,并且影响社交、情绪等方面。
    2023-08-02
  • 儿童经常被打骂会怎么样(视频)

    儿童经常被打骂会怎么样
    部分家长认为打骂属于特别有效方式,可立即制止儿童一些不良行为,虽然短期内有效,但打骂儿童可能产生较多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1、易产生愤怒情绪:小儿可能觉得不公平,质问家长打骂的原因,故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2、易产生报复想法:儿童可能模仿,故遇到不如意事情,也可能用拳头解决,导致产生很多冲突; 3、反叛:儿童长大后出现很多想法,按照自己思路做事情,对抗行为很多; 4、自卑:儿童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管理不好自己,导致行为表现退缩,自卑、做事畏首畏尾、不敢声张,不敢为自己表达; 5、逃避惩罚:做事偷偷摸摸,不让家长抓到。 因此,上述情况家长均不希望看到,故需注意尽量少打骂孩子,用正向积极方式教育孩子。
    2023-08-02
  • 儿童注意力怎么训练(视频)

    儿童注意力怎么训练
    儿童注意力主要包括听觉注意、视觉注意两部分。从听觉注意角度而言,部分儿童可能听觉注意不好,即可能表现为经常记不住老师指令,家长要重复几遍指令儿童才有反应。或者儿童可能经常漏掉大量重要信息,均属于听觉注意不集中的表现。听觉注意不集中可以进行简单训练,比如做听觉记忆、听觉排序训练。提供儿童一串数字,比如3、5、6,鼓励儿童正着背3、5、6,或倒着背6、5、3。通过上述训练可促使儿童听觉记忆力、听觉注意力均可得到改善。此外,可鼓励儿童听故事,从故事中提取信息,询问儿童相关问题,观察儿童心思是否在故事,以判断儿童听觉注意是否良好,均可做一些简单训练。 视觉注意比较常见读故事中漏字、加字,把b和d、q和p弄混,均属于视觉注意不好表现。生活中可以做一些简单训练,比如圈字,在故事中边读边圈字,圈常见字,如圈3分钟、圈5分钟观察儿童是否漏掉,同时可以锻炼儿童的视觉注意。另外,可以做一些找不同的简单视觉注意训练,如将两幅图片放一起观察不同地方,有助于恢复视觉注意。但不管听觉注意、视觉注意训练往往适合年龄比较小的儿童。如果儿童已经读小学、读初中,则上述训练对儿童帮助比较有限。另外,也需要设定一些训练时间,比如训练2-3个月,需要定期评估,观察训练效率、效果情况。同时需注意遵从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入难,逐步增加难度。另外,需遵循快乐原则,避免儿童训练恼火、不开心,以免儿童无法坚持进行训练。
    2023-08-02
  • 幼儿4至5岁叛逆期怎么办(视频)

    幼儿4至5岁叛逆期怎么办
    儿童发育到4-5周岁时,通常属于幼儿园中班或小班阶段,表达能力相对较好,有较多同伴,可与家长、同伴沟通,具有较强运动能力,已经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周围也有很多表扬和认可。当儿童不按照指令做事,需要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并了解原因,如儿童是否需要寻求关注、得到认可或希望达成某种要求。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才能改善叛逆。因此,必要时,在保证儿童安全前提下,冷处理属于很重要的策略。上述情况父母应该给儿童适度空间,鼓励多尝试,从中明白做事要有尺度。 4-5岁儿童可能独立意识较强,任何事情均会按照自己策略和方式执行。通常表现出不服从父母管束,否定家长指令和要求,表现出反叛行为,和父母唱反调。
    2023-08-02
  • 男孩说话晚原因是什么(视频)

    男孩说话晚原因是什么
    语言发育通常具有性别差异,男孩语言发育的大脑区域往往集中在左侧,但女孩往往双侧区域都有激活。因此,上述也可解释为何儿童期男孩语言问题比女孩多,女孩语言发育比男孩更好。说话晚的原因往往可能存在下述几方面情况: 1、儿童听力不正常:儿童语言发育往往首先起始于语言模仿,需要儿童可闻及声音,故听力正常为接收信息的基础。因此,部分儿童存在听力障碍,即会出现语言接收信号异常,导致语言发育落后,即十聋九哑; 2、发育落后:儿童听力正常,可以正常接收到信息,但大脑中枢处理信息能力不足,也会表现出接受、表达信息能力落后,也会出现流畅性异常。因此,儿童说话晚也属于发育落后表现之一; 3、孤独症:主要指社交交流能力较差,无社交意愿,生活在自己世界里,而语言发育落后仅属于社交问题表现的一部分; 4、环境关系:比如家里话语言比较复杂,有很多种方言、外语,则儿童可能处理信息时出现混乱,语言发育上也相应比较落后; 5、家长包办比较多,通过儿童肢体语言、肢体动作,家长即了解其内含义,也会导致儿童无相应语言表达的动力。 以上均属于男孩子语言发育落后的原因。
    2023-08-02
  • 如何判断多动症(视频)

    如何判断多动症
    多动症为俗称,通常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属于好发于儿童期的心理行为问题,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缺陷、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及多动、冲动行为。通常儿童多动症可能影响到儿童学业、同伴交往、自尊和自信等。诊断多动症存在明确标准,包括症状标准、年龄标准、场合标准、功能损害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具体如下: 1、症状标准:一般指两个方面,其一注意力不集中症状,需9条中符合6条才可定义为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其二即多动冲动的症状,也需9条中符合6条,并且相关症状需持续6个月以上。部分儿童可能单纯符合注意力不集中,一部分儿童单纯符合多动,均属于疾病的两个亚型; 2、年龄标准:症状必须在12周岁前出现; 3、场合标准:必须在不同两个场合及以上出现,不可单纯仅在家庭或学校出现,需满足在两个不同场合或公共场合出现,才符合场合标准; 4、存在功能损害:表现为学业,学业成绩差,作业做的拖拉比较晚,或者同伴交往较差,或自尊、自信较差,均属于功能损害的标准; 5、排除掉相似问题:比如排除掉严重精神障碍,才考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因此,通常需达到以上标准才考虑多动症疾病。
    2023-08-02
  • 儿童挤眉弄眼频繁是怎么回事(视频)

    儿童挤眉弄眼频繁是怎么回事
    儿童频繁挤眉弄眼首先应排除眼科疾病,如过敏、结膜炎、倒睫毛。如果在排除眼科疾病后,依旧出现挤眉弄眼,伴奇怪的面部表情,如做鬼脸,或发出咳嗽、擤鼻子的声音,甚至伴一些严重耸肩、扭头的动作,即可能为抽动症状。 抽动症为儿童、青少年期的常见疾病,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快速重复肌肉抽动,或发生抽动,表现为面部肌肉抽动,即挤眉弄眼动作较明显。研究发现抽动症起始年龄多在3-8岁,一般到青春期发育结束,一半的儿童可以恢复。治疗时需注意调整日常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兴奋,如电子产品刺激可能增加抽动的几率。此外,可多增加体育活动,尽量在较愉悦环境中做事情,以利于疾病恢复。如果症状较严重,可以做心理行为治疗,必要时可加用药物治疗。
    2023-08-02
  • 两岁宝宝说话晚正常吗(视频)

    两岁宝宝说话晚正常吗
    通常2岁儿童说话晚指儿童用字词较少、社交意愿不足,均属于讲话晚的表现。部分家长可能疑问其他小儿2岁即会讲很多字、词,而自己小儿依旧讲得较少或不会讲,可能心情较着急。一般儿童开口讲话前,常使用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如点头、眼神交流、微笑等动作。儿童逐步从咿呀学语到模仿、称呼家长,爸爸妈妈的发音,一般12个月就会使用单个字或叠字,比如描述饭饭表示意思,并且会辅助部分肢体动作,比如摆手再见的动作。 通常儿童在一岁到一岁半时,词汇积累大概15-20个,以单字为主。在儿童一岁半到2岁时,往往词汇积累量较多,即会使用两个字的词汇,且遇到比较熟悉的东西时,还会模仿家长用短语表示意思,语言中开始出现短句子,相应词汇量已经比较大。因此,如果2岁儿童用的词汇比较少,或者社交意愿不足,往往提示儿童语言发育落后。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儿童是否有社交意愿,是否会主动与他人玩耍,是否会用姿势语言表示意思,以及观察眼神交流情况。
    2023-08-02
  • 小孩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视频)

    小孩多动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目前研究而言,多动症可能为多种因素造成的疾病,并非单一因素导致。常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具体如下: 1、遗传因素:多动症通常存在明显遗传倾向,但并非多动症儿童家长一定有多动症,仅发生几率较高,且研究发现多动症问题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2、生物学因素:如母亲孕期吸烟、酗酒、情绪不好,均可促使儿童多动症发生几率增加; 3、脑损伤:如出生时产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后期发生多动症几率会增加; 4、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氛围、社会要求、学业要求较高,家庭中互动方式以批评、打骂、惩罚为主,均会使多动症发生几率增加。 虽然多动症原因尚未明确,但主要为遗传基础,以及社会心理的压力造成的疾病。
    2023-08-02
  • 8岁儿童多动症最佳治疗方法(视频)

    8岁儿童多动症最佳治疗方法
    通常8岁儿童正常应该读小学2、3年级,故治疗方案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症状严重程度; 2、功能损害情况:儿童是否存在相关功能损害,包括学业、社交、同伴关系等; 3、是否存在其它并发问题:比如躯体问题,均需进行考量。 通常若儿童疾病严重程度为轻度,首先考虑进行相关心理行为治疗。若儿童疾病严重程度达到中到重度,可能需征得儿童同意情况下,才可考虑药物治疗。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治疗方案侧重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学龄前儿童,可能主要以心理行为治疗为主。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比如已经读初中,甚至更大年龄儿童,已经知道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自控,单纯靠意志力不能解决,可征得儿童同意情况下进行药物治疗。不管何种治疗策略,对儿童认可、表扬均特别重要,同时需注意调整亲子关系。因为,只有关系恢复后,相应指令儿童才会听,才能真正帮到儿童。此外,不管选择何种策略,都需要定期评估儿童多动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策略。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