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翠萍

  • 高危儿有哪些症状(视频)

    高危儿有哪些症状
    高危儿在生命早期可出现运动发育落后,早期进行运动监测,如正常婴儿出生后2个月会抬头,3个月抬头可高达60°,4个月可翻身,6个月可用两手撑着半前倾坐位,7个月可独坐,8个月左右会爬,9-10个月可扶着站立,11个月可扶着侧走,1岁可独自站立并行走。若发现运动发育落后于上述所说运动发育年龄1-2个月,提示婴儿存在运动发育延迟,需要早期干预。部分婴儿出现肌张力改变,如双腿、双手较硬,出现交叉腿、尖足,抗重力作用、头控能力较差,双下肢不能负重,或者出现反射异常等脑瘫表现,甚至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癫痫、智力低下等神经行为异常。如早期干预,疗效较好。
    2023-07-30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视频)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关键年龄是3岁以内,尤其是生后6个月内。脑发育、脑结构功能代偿关键期在生后3岁以内,婴儿年龄越小,脑发育越不成熟,脑可塑性越强,对脑损伤代偿能力越好,特别是生后一年内,尤其前几个月,所以高危儿早期干预关键年龄在3岁内,尤其是生后6个月内。新生儿期开始进行干预,是高危儿早期干预新趋势,甚至有建议从出生马上开始,延续至学龄前期。一般在新生儿临床情况较稳定后,即可开始早期干预治疗,持续至生后3岁,有条件可继续,早期干预开始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大脑恢复和代偿越全面。但是已经成形后再干预,则错过最佳时期。
    2023-07-30
  •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视频)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支持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也得到循证医学论证。我国对此进行多项研究,其中一份研究是把窒息和早产儿童分成干预组和常规养育,最终进行智力评估,研究发现运动智能发育指数干预组比常规养育组高,同时干预组窒息儿童、早产儿和同期正常新生儿对比无差异。国外2010年,在国际非常权威儿科杂志Pediatrics上发表的关于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认知能力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早期干预的有效性。一般来说,90%以上高危儿预后良好,仅少数发生脑瘫、智力低下、学习障碍、语言落后等神经行为异常,而且可通过早期干预得到预防、减轻,前提是家长认识到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异常、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发现、早干预,预后较好。
    2023-07-30
  • 巨大儿的智力有问题吗(视频)

    巨大儿的智力有问题吗
    巨大儿,指出生体重>4kg的新生儿,巨大儿在分娩时,易发生难产、产伤,导致颅内出血、窒息、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等并发症。如婴儿在生产时,出现难产、颅内出血、窒息等,属于高危儿范畴,存在脑损伤风险,需要按照高危儿进行管理,早期监测、随访,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以免遗留智力落后、脑瘫等脑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对于无并发症的巨大儿,目前研究暂时尚未发现巨大儿智力和同龄婴儿有差异。
    2023-08-02
  • 巨大儿长大后会正常吗(视频)

    巨大儿长大后会正常吗
    巨大儿长大后是否正常,与是否合并出生并发症、母亲孕期有无基础疾病、出生后养育环境有关。巨大儿在分娩后容易发生难产、颅内出血、窒息等并发症,这类婴儿临床称为高危儿,因有脑损伤风险,需按照高危儿进行早期监测、随访管理,必要时进行早期治疗,使患儿回归正常发育轨道。若未早期干预,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精神方面发育障碍,如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脑瘫等。但目前研究显示,无并发症的巨大儿智能发育和同龄婴儿无显著性差异。巨大儿长大后,出现儿童期肥胖发病率明显增加,婴儿罹患代谢综合征风险也增加。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加强孕母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关注儿童期健康管理,可降低子代远期疾病负担,减少婴儿长大后出现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