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

  • 沙眼有什么危害(视频)

    沙眼有什么危害
    沙眼最初期感染后会有类似急性结膜炎的表现,之后可能会转变进入慢性期。若沙眼未及时治疗,会发展出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慢性沙眼引起的睑结膜瘢痕、角膜血管翳、角膜混浊、角膜炎、睑球粘连,甚至睑内翻、倒睫等情况,这一系列并发症都是因慢性沙眼结膜炎长期未得到规范治疗引起。 虽然沙眼本身症状较轻,但严重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降低生活质量。所以沙眼应引起足够重视,患者要进行规范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3-08-03
  • 沙眼干眼症怎么治好(视频)

    沙眼干眼症怎么治好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结膜炎,常常会损伤结膜杯状细胞,损伤杯状细胞后杯状细胞所分泌的黏蛋白会明显减少。黏蛋白是泪膜重要组成成分,黏蛋白减少会引起患者眼干的症状,所以沙眼患者往往会有眼干的情况。 对于沙眼治疗,目前在积极抗炎治疗沙眼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泪液补充,点用人工泪液眼药水润滑眼睛,减轻眼干症状。另外,在选用人工泪液眼药水时要注意尽量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眼药水,可减轻眼部副反应,可长期使用,达到润滑眼睛、减轻眼干涩症状的作用。
    2023-08-03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有哪些风险(视频)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有哪些风险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称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通常需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大体上分为内路手术和外路手术。 无论进行哪种手术,术中或术后都会出现一定手术并发症,即手术风险。术中常常出现的风险有术中出血,尤其是严重爆发性脉络膜出血,一旦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患者术后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眼球萎缩的情况。 术后常出现并发症也是术后风险有术后的炎症反应、术后眼压控制不好,以及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可能性。所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定期门诊复查,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视力、眼底、眼压检查,减少并发症的影响。
    2023-08-03
  •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是什么
    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底疾病,视网膜脱离根据其发病病因通常分为三种,如下: 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原因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因视网膜周边出现变性,在变性基础上会出现视网膜裂孔,以及玻璃体液化,析出的水分通过裂孔进入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导致视网膜脱离; 2、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往往见于玻璃体增殖积血性疾病导致玻璃体纤维增殖,常见疾病有糖尿病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引起的玻璃体纤维机化引起的视网膜脱离; 3、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往往是由于眼内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扩张、血管内液性成分渗出在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导致视网膜脱离,常见疾病是葡萄膜炎。
    2023-08-03
  • 视网膜脱离治疗方法(视频)

    视网膜脱离治疗方法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眼底疾病,往往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针对视网膜脱离病因进行选择。具体如下: 1、常见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做玻璃体切除手术或巩膜外环扎,即内路和外路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具体选择要根据患者脱离的具体病情而定; 2、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通常需手术进行治疗,也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来解除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使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的状态; 3、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炎症性疾病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性成分渗出所致。所以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往往需要治疗原发病,在积极控制炎症的基础上会减轻血管渗出,已渗出的液体促进吸收,以起到治疗作用。
    2023-08-03
  • 癌症怎么检查(视频)

    癌症怎么检查
    可以发现癌症的临床检查包括: 1、定位检查:通过定位检查发现肿瘤存在的部位,临床上主要定位检查为影像学检查,如通过乳腺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瘤;通过CT检查,发现肺部肿瘤; 2、定性检查:一般通过肿瘤活检进行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类型; 3、定量检查:通过血液及全身影像手段(如PET-CT)检查,得知肿瘤情况,如肿瘤转移及生长活性情况。
    2023-07-30
  • 癌症手术后多久来复查(视频)

    癌症手术后多久来复查
    肿瘤手术治疗后需进行规范的复查。一般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对于胃、肠、肺等部位的肿瘤,手术后两年,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规范复查;如果复查情况较好,第三年可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第四年可每年进行一次复查。复查内容主要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专业检查(如CT检查、抽血化验等),随着时间推移,复查间隔时间会越来越长。临床上肿瘤的治疗方案需基于其病理结果而定,病理诊断一般包括大体病理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子病理等内容,病理诊断涵盖信息越丰富,越有利于后续治疗方案设计。
    2023-07-30
  • 该不该告诉患者得了癌症(视频)

    该不该告诉患者得了癌症
    得了癌症该不该告诉患者,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话题,传统的东方文化,一般采取所谓的"善意的谎言"进行欺瞒,但在经济发达时代,即便不告之患者实情,患者也会心知肚明,于医生、于家属而言,都处于相互欺瞒的状态。按照现代肿瘤心理学理解,最好的方法是采取公开、公平、坦诚的方式,将肿瘤信息客观、全面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这样有利于帮助患者作出理性判断,对自己的生活及工作相应调理。而互相相瞒,对治疗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会对治疗产生猜疑及不信任感,最终产生较多的误判,对自身病情及治疗方案产生偏差,影响最后的治疗效果。
    2023-07-30
  • 家属在癌症治疗中应该做些什么(视频)

    家属在癌症治疗中应该做些什么
    癌症属于个体病,也属于家庭病,同样也是社会病及心理病,所以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家属的理解、积极配合、支持鼓励和帮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家属达成一致:第一、在癌症确诊阶段家属应清楚患者的病情;第二、设计治疗方案前,家属应全力以赴配合及参与;第三、在患者康复期,家人应积极参与及配合,使患者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患者心理康复及精神康复期间,家庭每一位成员都扮演着较重要的角色,家属的态度、关心、鼓励,对患者形成坚持规范性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07-30
  • 肿瘤如何分期(视频)

    肿瘤如何分期
    癌症的分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通俗来讲,可将癌症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其为大众化的一种分期。 目前对于肿瘤的划分标准从专业治疗上来讲只有一种分期方法,称为临床病理分期,即TNM分期。 T是指肿瘤大小; N是指肿瘤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一般N0指无转移,N1指有转移; M是指肿瘤的远处转移,常见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等,M1代表有远处转移存在。 任何肿瘤只要存在M1,都属于临床Ⅳ期,即临床意义上的绝对晚期肿瘤,往往这种肿瘤彻底治愈的可能性较小。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