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惟葭

  • 什么叫分泌过多性青光眼(视频)

    什么叫分泌过多性青光眼
    分泌过多性青光眼是指房水生成过多,而排出正常,可通过测量房水流畅系数,判断是否属于分泌过多性青光眼。房水由睫状体后侧的睫状突产生,进入后房,通过房角,排出眼外。房水生成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但房水生成过多,可加重房水通道负担,时间持续较长,可造成眼球压力增高,但眼压升高呈间歇性发作,因此病情进展较缓慢,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眼压持续性升高,达到30mmHg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可造成视神经与视功能损害。
    2023-07-30
  •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怎么治疗(视频)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怎么治疗
    药物相关性青光眼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措施如下: 1、避免诱发因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1-2周,可引起眼压升高,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眼压,若发现眼压升高应及时停用药物或更换药物,可避免诱发青光眼; 2、及时去除诱因:散瞳时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立即进行抢救,尽早缩小瞳孔,同时进行激光治疗,病情控制后,排查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
    2023-07-30
  •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怎么治疗(视频)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怎么治疗
    炎症相关性青光眼是由炎性疾病导致的,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诱因。常见的炎性疾病包括色素膜炎、角膜炎、外伤性虹膜炎,治疗方法包括: 1、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用于色素膜炎、外伤性虹膜炎,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眼压情况,炎症控制、眼压下降,可继续用药;若眼压升高,则应及时换药; 2、激光治疗:色素膜炎、角膜炎可导致虹膜与晶状体粘连,阻滞房水通路,可采用激光治疗; 3、手术治疗:适用于眼压持续升高,而药物与激光治疗无效者。
    2023-07-30
  • 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怎么办(视频)

    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怎么办
    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的治疗以清除残存晶状体蛋白质、避免过敏反应为主,但过敏反应较重,可引起眼前节炎症反应,应积极抗炎治疗,同时监测眼压,伴随眼压升高时,应积极控制眼压;玻璃体内残留晶状体蛋白,可行玻璃体切除术。因为晶状体蛋白过敏性青光眼是因晶状体蛋白溢出产生免疫反应所致,多见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与晶状体囊外伤,目前手术操作多在囊袋内完成,残留皮质较少,溢出囊外的皮质减少,发病率逐渐下降。
    2023-07-30
  • 晶状体膨胀所致青光眼怎么治(视频)

    晶状体膨胀所致青光眼怎么治
    晶状体膨胀所致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 1、药物治疗:及时降低眼压; 2、激光治疗:晶状体膨胀所致青光眼由瞳孔阻滞、虹膜膨隆所致,激光可解除瞳孔阻滞、开放房水循环、降低眼压; 3、晶状体摘除术:药物与激光治疗使眼压得到控制,摘除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彻底解除晶状体膨胀。 此外,晶状体膨胀所致青光眼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理类似,其特点为起病急、眼压较高,表现为剧烈眼痛、视力下降。
    2023-07-30
  •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是怎么回事(视频)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是怎么回事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发病原因包括外伤、遗传因素、自发因素、马凡综合征等,其中外伤占50%。晶状体脱位实指晶状体半脱位,多见于老年人、身体瘦长者、高度近视患者,检查时可见晶状体虹膜震颤。正常情况下晶状体通过悬韧带,悬吊在眼球中间,而高度近视患者及老年人的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向虹膜后脱出,可造成瞳孔阻滞,阻塞房水循环通路,导致眼压升高,而形成青光眼。
    2023-07-30
  •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怎么治(视频)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怎么治
    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将晶状体复位,但晶状体脱位是因悬韧带断裂或病变所致,可引起视觉障碍,如视力下降,无法将原有晶状体进行复位,可将晶状体取出,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眼球壁,从而解除晶状体脱位诱因,恢复视觉功能。晶状体脱位范围较大,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后,可出现偏斜,影响视觉功能,因此需要将人工晶状体进行固定。
    2023-07-30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致青光眼严重吗(视频)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致青光眼严重吗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致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也是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角膜移植术目的为复明,术后合并青光眼,将导致眼压升高,若用药难以控制眼压,又无法立即手术治疗青光眼,则眼压得不到及时控制,造成前房炎性反应,影响移植片存活,导致角膜内皮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视觉功能,导致手术失败;若术后用药可以控制眼压,则移植片存活几率较高。
    2023-07-30
  •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视频)

    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起病急,表现为眼痛、头痛、视力下降,外观可见角膜云雾状改变,是因眼压较高,导致角膜水肿。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起病隐匿,发病早期无典型自觉症状,或仅有间断性轻微眼胀、头痛,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因此易被忽视。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或每两年进行眼部体检,以早期发现闭角型青光眼。
    2023-07-30
  • 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视频)

    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开角型青光眼更乐观,发病早期无视神经或视野损伤,及时行激光治疗或晶状体摘除术,效果显著。房角关闭的高危人群,应尽早行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可避免诱发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展期,首先采用药物控制眼压,若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滤过术,降低眼压,控制病情或者延缓病情发展。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