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华

  • 小儿脑损伤平衡训练多长时间有效(视频)

    小儿脑损伤平衡训练多长时间有效
    平衡训练是以恢复或改善身体平衡能力为目的的康复性训练。利用花生球悬吊治疗、平衡板、平衡木、窄道上步行、身体移位运动、平衡运动等方式进行练习,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导致平衡能力差的患者。 小儿脑损伤多存在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平衡功能失调,经过平衡训练,见效时间不固定,与脑损伤的病因、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有合并症有关如合并有智力障碍、听视觉障碍、癫痫等的脑损伤儿见效比较慢,还与治疗时小儿的配合程度有关,认知好、配合度高的小儿见效快,治疗时容易哭闹、认知障碍的小儿见效慢。小儿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1周左右即可见效,平衡训练是小儿脑损伤主要的训练,可1次/天或2次/天,训练疗程20-30天左右,反复训练患儿能收获较良好的效果。
    2023-08-02
  • 小儿脑损伤皮肤刺激怎么做(视频)

    小儿脑损伤皮肤刺激怎么做
    首先要进行准备工作,婴儿抚触需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固定每日时间最佳,最好在婴儿洗澡后进行,确保婴儿饥饱程度、确保房间温度适宜大约25℃、确保抚触时间约20分钟左右、选择舒适不被打扰的环境进行。按摩前在掌心涂抹适量的润肤油,反复摩擦双手使温度适宜,抚触的顺序可按照头面部、胸部、上肢、腹部、下肢、背部进行,具体顺序如下: 1、头面部:在掌心涂抹适量婴儿油或润肤乳,借用双手拇指的力量,分别在婴儿的额头、眉头、脸颊及下巴处由中线向外轻揉推压,然后用五指指腹由前头部向后头部、侧头部进行轻揉抚摸,每个动作可循环4-8次; 2、胸部:保证呼吸顺畅,抚触者双手需放在婴儿侧胸部下缘位置,接着右手指腹面慢慢滑向对侧肩处,再返回右侧胸部,左手以同样的方法,反复按摩,即在胸部画十字叉循环4-8次,应注意避开乳头的位置; 3、上肢:抚触者一只手握住婴儿的手,另一只手轻柔握住婴儿的臂膀,从上至下慢慢的滑行按摩至手腕处循环4-8次,用拇指的指腹按摩手掌及手背,最后按摩手指,用拇、食、中指的指腹捏住孩子的指根,缓慢滑行按摩至指尖,五指逐一进行,可以用双手轻轻地夹住婴儿的手臂,接着用搓滚式的手法按摩; 4、腹部:在婴儿的肚子上,抚触者用手掌面沿顺时针方向,由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小心按摩,应注意避开脐痂未脱落的部位; 5、腿部:抚触者用双手掌面夹着患儿大腿根部,接着从上到下轻轻搓滚至脚踝,按摩前脚掌、脚背及脚趾,方法参考手部按摩; 6、背部:婴儿取俯卧位背部放平,接着抚触者由颈部开始,用双手拇指指腹之后正中线向两侧轻柔按摩,自上而下按摩至脊柱尾端,最后进行臀部按摩,用五指指腹由内向外进行转圈式抚触。
    2023-08-02
  • 婴儿脑损伤能恢复正常吗(视频)

    婴儿脑损伤能恢复正常吗
    婴儿脑损伤包括先天性脑发育不良、婴儿期危重疾病或获得性病因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神经发育异常、中枢性运动障碍、认知落后、癫痫、视听障碍、语言发育落后、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诊断时需根据每个儿童发现年龄的不同及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头颅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 0-3个月进行干预,称为超早期干预,6个月前积极治疗为早期干预,对于明确存在高危因素且有早期脑损伤表现的儿童,要尽早到正规康复医院进行规范、有效的康复治疗。 婴儿脑损伤如果发现及时,治愈效果更加理想,早诊断、早治疗往往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能明显的降低脑损伤所导致的后遗症发生率。对于轻中度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可以使因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他的伴随的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而对于中重度的脑损伤患儿,有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023-08-02
  • 小儿脑性瘫痪的症状(视频)

    小儿脑性瘫痪的症状
    小儿脑性瘫痪的症状如下: 1、身体某些部位僵硬:仰卧位时或穿衣时,肢体屈曲困难或拥抱时感到困难,换尿布时双腿不容易分开或分开后出现明显抵抗现象; 2、四肢松软:婴儿头颈部松软使其抬不起头来,竖抱时感觉婴儿绵软无力,将其悬空抱时四肢下垂,婴儿很少活动; 3、发育迟缓:学会抬头、坐和运用双手、站立及行走迟于同龄正常儿童,或可能是使用身体某部分较多引起的,如有些患儿常用单手而不用双手; 4、进食差:吸吮、吞咽差、舌头常将奶头和食物推出、闭嘴困难; 5、行为异常: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非常安静、睡得太多或3个月时还不会笑,可合并出现语言、认知、抽搐等复杂的病症。 若发现异常,建议尽早就诊儿童康复科或找专业儿童康复医师就诊。
    2023-07-31
  • 几月龄婴儿才易发现脑性瘫痪(视频)

    几月龄婴儿才易发现脑性瘫痪
    持续性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脑性瘫痪的核心表现,可表现为不同模式,同时患者可伴有肌张力、肌力改变,以姿势运动发育延迟、反射发育异常及肌张力的异常最早出现。6个月之前通过正规体检较容易被发现。 当婴儿在生后6个月内发现相关症状及体征,如新生儿期易哭闹、不安,运动缺乏、竖头不稳、不会翻身、上肢背伸、头后背、易颈颤等,查体可发现患儿肌力、肌张力异常。诊断时应结合母孕期、围生期、出生后相关高危因素判断,如母孕期感染、出生缺氧窒息、早产儿、黄疸重等,建议借助颅脑核磁等辅助检查异常。如患儿具有以上症状,应高度怀疑脑性瘫痪高危儿诊断,建议由专业儿童康复医师评估,早发现早治疗。
    2023-07-31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什么意思(视频)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组以头、面、颈、躯干或肢体的肌肉抽动为主,伴有咽喉部症状的疾病,严重时可不由自主骂人、说脏话。临床上男孩发病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约为3:1,90%以上患儿于2-12岁间起病,临床表现为眨眼、挤眉、呲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患儿症状多变,在一个时期以某一组肌肉抽动为主,在另一时期又表现为另一组肌肉抽动,病程持续数月至数年,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对患儿学习和生活无影响,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上课。 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若出现以上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给予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于青春期后症状缓解,本病也可自然缓解,抽动症症状大多预后良好,随访研究表明,50%的患者可完全恢复,40%的患者部分改善,仅约5%的患者持续到成年,罕见进展为精神分裂症者。
    2023-08-02
  • 婴儿脑损伤不及时治疗的后遗症有哪些(视频)

    婴儿脑损伤不及时治疗的后遗症有哪些
    小儿大脑处于不断变化、不断发育中,儿童神经系统具有年龄特异性,其年龄特异性综合征的确定需要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诊断程序。选择合适的应用神经评估技术,对不同年龄儿童及早做出预后评估可以减轻后遗症。 婴儿脑损伤不及时治疗对每个儿童的影响是不同的,后遗症的轻重程度与大脑损害程度、是否有并发症等相关。部分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结局是正常的,部分留有后遗症,影响较轻的儿童可以学会步行,部分儿童可能手部运用困难,严重者可能需要帮助才能学会坐。 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为严重神经学障碍,如脑性瘫痪、神经发育迟缓、视觉障碍、听觉障碍、骨关节畸形等,严重神经学障碍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是重点。
    2023-08-02
  • 小儿脑性瘫痪为什么要早期干预(视频)

    小儿脑性瘫痪为什么要早期干预
    婴儿出生至一岁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候,且年龄越小,脑发育越不完善,此时大脑可塑性较强,早期干预可利于脑神经及脑细胞功能恢复。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生前如母孕期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出生时有脑缺氧、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胎等情况发生,出生后感染、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等称为高危儿,应尽早带孩子进行专业体检,及早发现。 小儿诊断为脑性瘫痪后,应尽早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减轻由于脑瘫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其它伴随功能障碍,可使神经可塑性最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肌肉和骨骼生长发育的异常变化。 轻到中度的脑瘫儿童,经过早期干预后,大部分儿童症状能够得到缓解,基本不遗留后遗症,重度脑损伤儿童早期康复后也能最大程度提升日后生命质量。 早期干预可最大程度地减轻脑瘫造成的致残率的优点,建议早期干预。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