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伟

  • 房缺多少属于严重(视频)

    房缺多少属于严重
    出生以后10mm的房间隔缺损属于严重现象,但房间隔缺损会随着孩子年龄、体重的增加而增大。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为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多数属于单孔型,少数为多孔型,其中整个房间隔缺损的情况称为单心房。 一般情况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较轻微,心脏杂音也相对较小,患者常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多数患者在学龄前或在小学学龄期通过健康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目前,随着医学影像检查的进展,患者可以通过心脏彩超明确房间隔缺损的存在和大小,其中<5mm的缺损建议随访观察,因为<5mm的卵圆孔未闭常在1周岁以后自然闭合。但对于2-3岁卵圆孔仍未闭合的患者,建议在3岁以后通过股静脉进行伞片封堵。缺损5-8mm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因为闭合的机会相对较少。缺损>10mm的孩子建议选择手术治疗,以避免出现临床症状,如呼吸急促、活动耐力下降、生长发育落后、呼吸道反复感染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心脏发育,导致心功能不全。
    2023-08-02
  • 新生儿房缺有没有影响(视频)

    新生儿房缺有没有影响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一般没有特别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体质、活动耐力多与正常人接近。如果缺损较大,8-10mm甚至以上的房间隔缺损,新生儿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患儿常出现临床表现,如多汗、活动耐力差、明显心脏杂音。 总体而言,房间隔缺损常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健康查体时发现,房间隔缺损较大的患儿常表现突出,特别是伴有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孩子,甚至表现为心衰、汗多、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建议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新生儿存在房间隔缺损时应注意保暖,出汗多的孩子应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内衣干燥,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待孩子长大以后,根据复查评估的情况进行手术。
    2023-08-02
  •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手术后如何护理(视频)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手术后如何护理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很少进行手术,因为孩子较小,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但情况特殊的患者也可能进行手术,术后护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心脏功能和肺功能的监测; 2、测定24小时内液体出入量,进量不宜过多,同时出量也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造成血容量不足或电解质紊乱; 3、孩子年龄较小,抵抗力相对较弱,建议使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 4、饮食方面:孩子体重较轻,奶摄入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建议少量多餐,不可过饱,更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5、患者房间应该清洁干净、温暖舒适、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床铺清洁舒适; 6、患儿出汗多时应勤换内衣,以防止皮肤感染,出院后应减少前往公共场所的次数,避免交叉感染。
    2023-08-02
  • 小儿房间隔缺损怎么治(视频)

    小儿房间隔缺损怎么治
    小儿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外科治疗:多数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即使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也需要进行选择性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学龄前为宜,缺损较大、缺损上腔和下腔边界短小或伴有复合畸形的房间隔缺损,通常需要通过体外循环进行修补,切口位置常选择胸前正中切口和右侧胸小切口。另外,合并心功能不全、心衰和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建议尽早手术。房间隔缺损如果延迟到青春期以后,长期容量负荷过重,可导致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和某些不可逆改变,从而导致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甚至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 2、介入封堵治疗:包括内科和外科的方法,外科方法为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经股静脉进行封堵。内科的方法为在X光下、DSA引导下进行封堵; 3、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等症状。
    2023-08-02
  • 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后多久可下床活动(视频)

    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后多久可下床活动
    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段,不存在开胸,也没有瘢痕,只是在股静脉进行穿刺,通过心导管进入血管、心脏,用伞片进行封堵,因此恢复相对较快,一般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该手术为全麻手术,因此术后第1天需给予麻醉后护理,手术后卧床休息12小时即可恢复正常的起居生活。但在术后几小时内有以下注意事项: 1、观察股静脉穿刺点是否存在渗血,因股静脉止血常采用压迫止血,即使用纱布盖住穿刺点后用绑带将其捆紧,如果存在渗血,需及时进行处理; 2、由于穿刺点需加压包扎,因此家长还应关注孩子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如果远端肢体颜色变紫,则应及时放松绑带,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2023-08-02
  •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手术后并发症有哪些(视频)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手术后并发症有哪些
    新生儿房间隔缺损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如下: 1、外科手术首先考虑残余分流; 2、在房间隔缺损修补过程中可能存在传导系统的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心跳减慢或异常; 3、房间隔缺损修补时与左房相通,修补完成后应充分排气,否则左房内残余气栓或血栓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4、室上性心律失常:部分患儿术后会出现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 5、患者心包存在迟发性积液; 6、伤口愈合时发生感染。 上述并发症在手术后均有发生的可能,但在技术成熟的大型心血管外科中心,随着术后监护、围手术期管理、体外循环管理、麻醉管理的逐渐完善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总体较高。
    2023-08-02
  • 房间隔缺损听诊特点(视频)

    房间隔缺损听诊特点
    房间隔缺损的听诊特点有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听到收缩期杂音:收缩期杂音的产生机理为房间隔缺损患者存在由左向右的分流,从而导致右心血流量增多,血液经过相对狭窄的肺动脉瓣时就会导致杂音。房间隔缺损<5mm的患者杂音不明显,5mm以上房间隔缺损杂音相对清楚。另外,多数孩子的房缺不伴有震颤; 2、第二心音亢进伴固定分裂:主要为房间隔缺损导致右心血容量增多,心脏收缩期喷射血流的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时间落后于主动脉瓣,最终形成不受呼吸影响的第二心音分裂; 3、三尖瓣区舒张期杂音:产生机理为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存在左向右的分流,血流量增多较明显时,血液经过三尖瓣会形成相对性狭窄,此时在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听到舒张期杂音。
    2023-08-02
  • 房缺自愈的特征(视频)

    房缺自愈的特征
    房缺自愈的特征为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房间隔完整,同时没有左向右的血液分流,且孩子生长发育正常、活动耐力增加、呼吸道感染减少等。出生后小于5mm的房间隔缺损属于生理性现象,为胎儿出生以后循环通道的过渡阶段,为卵圆孔未闭,此时孩子分流面积较小,自愈可能性相对较大。 少数5-8mm的缺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但多数患者因缺口过大不能自愈,因此需要进行严密随访和定期心超复查。大于8mm的房间隔缺损基本不会自愈,需要手术修补或内科、外科的微创介入治疗。
    2023-08-02
  • 小儿房间隔缺损自愈方法(视频)

    小儿房间隔缺损自愈方法
    小儿房间隔缺损的自愈没有特殊方法或药物。较小的房间隔缺损为生理性的卵圆孔未闭,孩子出生以后因血液循环模式的改变,左心系统血容量增多,左房压大于右房压,因此卵圆孔会逐渐向右移位并形成功能性关闭,最后形成解剖性关闭。当卵圆孔功能性关闭后,超声检查则不能观察到左向右的分流,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房缺会从功能性关闭变为解剖性关闭,该过程需要1-3年。卵圆孔关闭以后,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复查心脏彩超来确认房缺是否自愈。 房间隔缺损一旦自愈,孩子的身体状态会比以往更好,表现为感冒次数减少、活动耐力增加、体重增加。当孩子状态优于过去时,则可通过心脏彩超确认是否有解剖性关闭。
    2023-08-02
  • 新生儿卵圆孔未闭危害(视频)

    新生儿卵圆孔未闭危害
    新生儿卵圆孔未闭属于生理性现象,一般没有危害。在胎儿循环中,每个孩子都存在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是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通道。孩子出生以后,卵圆孔缺损不会立即闭合,但多数卵圆孔未闭会在孩子1周岁内完全闭合。孩子3岁时卵圆孔仍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此时可能属于病理性现象,建议经过评估以后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目前卵圆孔未闭的治疗采用微创方法,内科方法为在DSA下通过股静脉进行卵圆孔未闭的封堵,外科方法为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通过股静脉心导管进行封堵。上述方法均可避免卵圆孔未闭在患者成年以后带来神经系统的损害。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