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 总是感觉饿是怎么回事(视频)

    总是感觉饿是怎么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患者常表现为饥饿状态,一般和胃肠道动力亢进、胃酸分泌过多有关。 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患者胃排空过快,比较容易出现饥饿;而如果胃酸分泌过多,同样容易出现饥饿,而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引起慢性胃炎以及十二指肠溃疡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些慢性胃炎患者以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饥饿,空腹时会出现饥饿痛,夜间也会出现饥饿痛。建议患者服用抑酸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可以有效改善以上症状。 另外,建议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的复发。
    2023-07-31
  • 反流性食管炎用什么药最好(视频)

    反流性食管炎用什么药最好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胃和食管的交界贲门松弛所引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较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质子泵抑制剂:是比较常用的抑酸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缓解反酸、烧心的症状,包括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2、胃黏膜保护剂:比较常用的有铝镁制剂,包括铝镁加、铝碳酸镁,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中和胆汁、胃酸,起到保护食管黏膜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3、调节胃肠道动力的药物:主要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胃肠道的动力,减少逆蠕动,可以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
    2023-07-31
  • 十二指肠溃疡应该如何治疗(视频)

    十二指肠溃疡应该如何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疾病,是由于幽门螺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其它原因引起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原则是规范治疗,减轻症状,尽量避免并发症。较常用药物是抑酸药,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可以有效抑制胃酸促进溃疡愈合。黏膜保护剂常用铝镁制剂,包括铝碳酸镁、铋剂或吉法酯等,可以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另外,对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病因。存在细菌需要积极进行药物根除,可以有效预防溃疡复发。十二指肠溃疡治疗原则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服用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
    2023-07-31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办(视频)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见急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呕血、黑便,可呕鲜血或呕咖啡样物。如果患者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禁饮食,建议患者尽快送到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2、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脉搏等; 3、开放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输液,必要时给予输血治疗; 4、检测患者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确定患者目前贫血情况; 5、给予患者抑酸药物治疗:如奥美拉唑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存在较好治疗效果; 6、建议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2023-08-01
  • 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是很多消化系统疾病并发症,本身可以引起低血容量休克。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由于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引起。 上消化道出血一般是以上四种疾病的并发症,如果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建议患者要到正规医院积极进行规范化治疗。存在出血需要禁饮食,积极给予补液,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患者需要静脉给予抑酸药物,例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以有效减轻上消化道出血。同时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积极进行内镜检查,寻找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2023-08-01
  • 验大便能查出什么(视频)

    验大便能查出什么
    大便检查主要包括大便常规和大便潜血两个部分,其中大便常规可以明确患者大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从而明确是否有肠道感染。白细胞主要提示患者是否有肠道感染,而红细胞提示患者是否有肠道黏膜损伤。大便常规中还可以观察大便中是否有虫卵,从而明确是否患有寄生虫病。 大便检查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大便潜血检查,因为有些患者消化道出血量较少,用肉眼分辨不出是否有消化道出血,需进行便潜血检查,如果便潜血阳性,提示患者有消化道出血,但量不大,一般在5-10ml。此时需要积极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是否有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进行肠镜检查主要是为了排除有无结肠息肉、结肠癌以及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
    2023-08-01
  • 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视频)

    大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大肠炎是临床生活中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根据内镜下表现可分为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比较常见表现包括间断性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比较常见是大便次数增多、较稀或不成形。通常患者腹痛后会容易出现便意,在排便后患者腹痛、腹胀可得到有效缓解。 而溃疡性结肠炎是指在内镜下可看到结肠黏膜有大片糜烂、溃疡,典型症状是腹泻以及大便性状为黏液脓血便。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很多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发热、贫血、消瘦,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外表现,比如口腔溃疡以及关节炎等。因此,若患者出现以上临床症状,建议去医院进行大便常规与肠镜检查。
    2023-08-01
  • 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是什么原因(视频)

    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吃油腻东西就拉肚子的常见原因如下: 1、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此类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排泌存在问题,会影响油腻食物以及脂肪吸收。建议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排除是否存在胆道系统疾病; 2、胰腺系统疾病,胰腺是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可以分泌胰液,而胰液对于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类物质非常重要。慢性胆囊炎患者容易在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出现腹泻,被称为脂肪泻。建议患者进行腹部超声、腹部CT,甚至核磁共振检查,从而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慢性胰腺炎; 3、肠道疾病,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也容易出现进食油腻食物后腹泻的情况,建议此类患者服用消化酶与益生菌改善症状。
    2023-08-01
  • 胃息肉是怎么回事(视频)

    胃息肉是怎么回事
    胃息肉属于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胃息肉指胃黏膜上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可分为有蒂形和无蒂形,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又可分为胃底腺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大部分胃息肉为胃底腺息肉,癌变几率较小。如果在做胃镜时发现胃内有隆起性病变,可以取病理进行化验。建议胃息肉的患者可以每半年或每一年复查1次胃镜。如果胃息肉较大,病理提示是腺瘤性息肉,如果进展为上皮内瘤变,即癌前病变,则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通常胃息肉属于良性病变,并且在做内镜时可以及时发现。为排查是否有胃息肉疾病,可以进行胃镜检查。如果发现胃息肉,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治疗,以避免息肉进一步增大以及出现其他变化。
    2023-08-01
  • 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表现(视频)

    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表现
    胃食管反流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即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最常见症状为反酸、烧心。胃内容物含酸性物质,胃酸至食管后可腐蚀食管黏膜造成反酸、烧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较常见症状。其它不典型症状,如慢性咽炎,即为咽部异物感,可引起哮喘甚至出现间质性肺炎导致反复咳嗽。如患者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咽部异感等症状,建议于消化科进行正规诊治。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