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琳

  • 预防丙肝最重要的措施(视频)

    预防丙肝最重要的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丙肝的疫苗可供使用,预防丙肝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宣传:使公众都了解丙肝,避免和减少高风险行为,特别是拒绝毒品、不吸毒; 2、进行筛查:可以在健康体检时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测,特别是之前有过高风险行为的人,如上世纪90年代之前输过血、吸毒、纹身,共用过剃须刀,有多性伴的人群,都应该主动筛查一次丙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推行无偿献血:严格筛查献血员,对血站血液进行严格检测; 4、预防医源性感染以及破损皮肤黏膜感染:包括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严格消毒透析设备、胃肠镜、手术器械、牙科器械等医疗器械,落实手术、血液透析、侵入性诊疗等患者的丙肝检查。同时加强纹身、纹眉、修脚等行业使用的器具卫生消毒和管理,从个人角度而言,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具等; 5、预防性接触传播: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有多性伴等高风险行为者应该使用安全套并定期检查; 6、预防母婴传播:备孕母亲应该提早进行筛查,已经怀孕的丙肝患者应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2023-08-01
  • 转氨酶正常会得丙肝吗(视频)

    转氨酶正常会得丙肝吗
    转氨酶正常也可能得丙肝。丙肝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转氨酶是人体代谢中的一种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时,肝细胞受损,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但大多数情况下,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损伤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不会造成短时间内大量肝脏细胞的炎症坏死,因此转氨酶急剧增高的情况较少见。 转氨酶基本是在轻度或中度升高与正常值之间进行波动,因此检测转氨酶正常并不代表没有丙肝。是否存在丙肝不能单纯依靠转氨酶是否升高来判定,需要通过特异性血清学、病原学检测,即通过丙肝抗体的检测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才能确定是否患有丙肝。
    2023-08-01
  • 急性丙肝与慢性丙肝的区别(视频)

    急性丙肝与慢性丙肝的区别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疾病。急性丙肝与慢性丙肝主要是以病毒感染机体的时间区分,感染时间在6个月以内称为急性丙肝。根据有关研究文献报道,15%-45%的急性期丙肝患者可以自我清除病毒,即可以自愈。一旦感染时间超过6个月,病毒一般不能自我清除,呈现为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状态,称为慢性丙肝。 到了慢性丙肝阶段,必须通过抗病毒治疗才能清除病毒。由于丙肝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急性丙肝常不容易被发现,因此临床看到的丙肝患者绝大多数都是慢性丙肝,属于既往感染,近期因为出现症状或因为其它疾病到医院就诊,偶尔被发现。
    2023-08-01
  • 丙肝发展成肝硬化需要多久(视频)

    丙肝发展成肝硬化需要多久
    丙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或体征,但感染以后慢性化率较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高达55%-85%。慢性丙肝患者如果不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在感染以后20年内15%-30%可以进展为肝硬化。 大多数丙肝患者由于无明显症状,常在发现肝硬化症状时才就诊,甚至已经进入到失代偿期肝硬化,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机,对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丙肝常被称为沉默杀手。但20年是就整个群体而言,不同个体进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别。如果患者为男性、感染时年龄较大,且存在长期过量饮酒、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则更容易进展为肝硬化,所需要的时间也更短。
    2023-08-01
  • 怎样预防丙肝(视频)

    怎样预防丙肝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可供使用,因此丙肝的预防主要是根据其传播途径来采取措施,具体如下: 1、严格筛选献血员:推行无偿献血,对血站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测; 2、拒绝毒品:不吸毒; 3、预防医源性感染以及破损皮肤黏膜感染:在医疗机构内严格推行安全注射和标准预防,严格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严格消毒内镜、手术、牙科等诊疗器具,落实血液透析、侵入性诊疗等患者丙肝检测。同时加强有关纹身、纹眉、修脚等行业器具卫生消毒管理。就个人而言,不要到小诊所和消毒情况不明的小美容店进行侵袭性操作,日常生活中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 4、预防性接触传播:对青少年进行正确性教育,有多性伴等高危人群应使用安全套,同时定期检查; 5、预防母婴传播:在婚检或备孕时需要做丙肝在内的有母婴传播风险的传染病筛查,已经怀孕的丙肝阳性者在生产时尽量缩短分娩时间,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6、积极治疗丙肝患者:只要诊断为丙肝感染,符合治疗指征,都应该尽早积极治疗,治愈以后可以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2023-08-01
  • 丙肝是否会传染(视频)

    丙肝是否会传染
    丙肝可以传染。丙肝是由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丙肝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都含有丙肝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途径进行传播,具体如下: 1、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导致丙肝,由于我国大力开展血站血液筛查,特别是在2015年以后全国血站实现核酸检测全覆盖,这一途径已经基本杜绝; 2、共用注射器吸毒: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感染丙肝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注射吸毒人群的感染率也较高; 3、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如使用被污染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没有严格消毒的牙科器具、内镜、侵袭性操作、针刺、纹身、穿耳孔,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4、性传播:指与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性接触,特别是有多性伴的情况下,感染危险性明显增高; 5、母婴传播:指母亲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可以在分娩时传染给婴儿。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如打喷嚏、握手、拥抱,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用餐、共用厕所等没有体液暴露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丙肝。同时也没有证据证明蚊虫叮咬可以传播丙肝。
    2023-08-01
  • 丙肝检查项目(视频)

    丙肝检查项目
    丙肝检查项目具体如下: 1、首先检测丙肝病毒抗体,因为丙肝病毒抗体检测较为简单、价格便宜、大多数医院都能进行; 2、如果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测丙肝病毒核酸。高度怀疑丙肝病毒感染的人或暴露于病毒的时间较短,可以直接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因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是确诊丙肝的唯一依据。核酸一般在感染后1-2周可以在血中检测到,抗体要经过2-3个月才能检测到,即存在窗口期; 3、核酸阳性者一般还需要进行基因型检测,因为涉及后续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4、为了解丙肝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选择更合适治疗方案,一般还要进行肝肾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
    2023-08-01
  • 丙肝针刺伤的补救措施(视频)

    丙肝针刺伤的补救措施
    如果被丙肝病毒污染的针头或其它锐器刺伤皮肤或黏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冲洗:首先用肥皂液和流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如果是黏膜,需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挤压:如果有伤口,可以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把伤口处的血液挤出,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消毒:应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伤口较大时需要进行包扎; 4、检测:在暴露于丙肝病毒后需要检测血液中的丙肝抗体和核酸,如果都是阴性,1周和2周后要再次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如果仍然是阴性,基本可以排除感染。如果经过1周或2周之后丙肝病毒核酸检测转阳,可以再观察12周,是否发生丙肝病毒自我清除。如果不能自发清除,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仍然是阳性,可以启动抗病毒治疗。
    2023-08-01
  • 家人有丙肝会传染吗(视频)

    家人有丙肝会传染吗
    丙肝主要是通过体液传播,一般生活接触如打喷嚏、亲吻、拥抱、共同居住用餐、共用卫生间等没有体液暴露的接触不会导致传播。但如果与丙肝患者有破损皮肤黏膜的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修脚刀等,可能会传染丙肝。 另外,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交传播,如果夫妻一方有丙肝,性行为不采取保护措施,可能造成另一方感染。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可以在分娩时将病毒传染给婴儿,病毒载量较高时传染性也较强。如果母亲同时合并其它疾病如性病、艾滋病,传染性会进一步增强。
    2023-08-01
  • 丙肝自愈了还传染吗(视频)

    丙肝自愈了还传染吗
    丙肝病毒感染后,15%-45%的患者可以在感染后6个月内自我清除丙肝病毒,达到自愈。自愈后体内没有丙肝病毒,因此也不具备传染性,不会再传染。 判定自愈的方法主要是进行丙肝病毒核酸检测。丙肝病毒核酸检测目前有两大类方法,包括高敏感方法和非高敏感方法,但判断是否自愈需要用高敏感方法,其检测下限是15IU/ml。为保险起见,可以再间隔8-12周再用高敏感检测试剂重复检测一次。如果连续两次检测结果都低于检测下限,即低于15IU/ml,可以判定为自愈。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