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 膝盖受寒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能自愈吗(视频)

    膝盖受寒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能自愈吗
    膝盖受寒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可以自愈,人体具有恢复功能,如果出现疼痛症状后辅以保健治疗,则疼痛缓解的更快。膝盖受凉会引起膝盖关节旁的肌肉张力增加,进而引起抽筋,尤其是40-50岁以上患者,可因抽筋出现膝关节疼痛,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1、按摩疼痛肌肉; 2、进行热敷,使肌肉松弛,散出寒气; 3、艾灸痉挛肌肉。
    2023-08-03
  • 膝关节炎针灸好吗(视频)

    膝关节炎针灸好吗
    膝关节做不做针灸要看疾病原因,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是针灸较好的适应症,骨性关节炎虽然是慢性退行性改变,可导致骨质增生、半月板、软骨损伤和变形,但是实际上这时膝关节一般会有力学失衡。所以病人往往表现的症状不全都是关节腔内的,很多时候是内侧外侧副韧带、髌下脂肪垫、髌韧带等外周软组织,因为张力增高,也会造成炎症水肿、疼痛,包括鹅足滑囊,病人往往会表现出很多外周软组织的疼痛。 这时用针刺可以比较好减轻外周软组织张力,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轻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单一的针刺治疗,就足以缓解病人的症状。所以在选择外科其它治疗之前,可以先进行针灸,然后再选择针刀或者关节腔注射。
    2023-08-03
  • 膝盖积液针灸需要多久(视频)

    膝盖积液针灸需要多久
    膝关节积液针灸需要多久要看严重程度,以及疾病原因。如果膝关节腔积液不是很重,病人本身的骨性关节炎情况,即软骨和半月板的磨损不是很重,这时用针刺治疗,能比较好的调节膝关节的力学平衡,减轻外周肌肉韧带的紧张和张力,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般会让病人先做3-6次的针灸治疗,如果疾病较轻,部分患者做6次治疗就已经完全恢复,这时就可以停止治疗,如果恢复不了,则需要继续进行治疗。 如果针灸治疗能不断的、持续的产生作用,通过针灸治疗症状不断减轻,这时就可以持续治疗,没有明确的界定次数,相对来说比较重的病人,有进行半年以上治疗的。特别强调风湿、类风湿,这种内科疾病造成的膝关节积液,单纯针灸治疗一定不够理想,一般要病人配合内科用药,同时针刺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2023-08-03
  • 膝盖积液针灸可以吗(视频)

    膝盖积液针灸可以吗
    膝盖积液能否针灸要看积液程度以及原因。具体如下: 1、膝关节正常里面有关节液,起到正常的润滑作用,如果不超过一定范畴,其实没有必要做治疗; 2、如果有关节腔积液,相对来说比较重时,不仅仅是关节腔积液,一般还有膝关节疼痛,尤其是骨性关节炎,力学平衡会失调。除膝关节本身关节腔、软骨面和半月板的损伤以外,还有外周组织的损伤,比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髌韧带损伤、皮下脂肪垫损伤等。这时用针刺治疗比较合适,可以用针刺或者针刀缓解外周张力,达到比较好的力学平衡,起到治疗作用; 3、如果管腔积液不是很重,单纯的针灸治疗就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作用; 4、如果骨性关节炎已经非常严重,这时单纯的针刺就不够理想,还需要关节腔内注射抗炎药物,或者打玻璃酸钠进行治疗,针灸这时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2023-08-03
  • 膝盖积液针灸效果好吗(视频)

    膝盖积液针灸效果好吗
    对于比较轻的关节腔积液,针灸可以发挥一定作用。膝关节腔积液要看严重程度,一般针刺可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治疗的靶点其实是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包括滑囊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针刺进行干预,减轻比较高的张力,调整膝关节的力学平衡,起到治疗的作用。其实针刺本身并不直接针对滑膜和关节腔积液,往往是通过缓解外周疾病间接起到治疗作用。 肿胀非常严重的关节腔积液,针灸力量有限,这时只用针灸的治疗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内科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导致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样的情况导致的膝关节腔的关节腔积液,原发病是内科疾病,只通过外周治疗,起不到治疗作用,必须配合内科治疗。
    2023-08-03
  • 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的方法(视频)

    前交叉韧带损伤康复训练的方法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如下: 1、手术后1-4周内建议使用铰链支具保护下的主动活动膝关节,第一周通常在0°-30°范围内活动铰链,以后每周增加20°活动度,1个月内保持在90°以内活动度。建议患者下地活动时扶双拐,目的是保护膝关节重建的韧带避免承受过大张力。但需恢复膝关节部分活动度以减少膝关节的术后炎症粘连,减轻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利于后续康复锻炼和重返运动场; 2、4-8周范围内需进行加强康复功能锻炼,膝关节屈曲可增加到90°以上,逐步增加屈曲角度逐步接近于对侧正常的膝关节活动度。2个月后可达到接近于正常120°,3个月后可去除铰链支具,半年后可进行适当运动例如游泳、骑车; 3、平时锻炼时建议患者可进行局部毛巾热敷理疗,降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关节囊肿胀,有利于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
    2023-08-03
  • 婴儿足外翻的治疗方法(视频)

    婴儿足外翻的治疗方法
    根据婴儿足外翻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有些可通过手法矫正,如婴儿的外翻仰伸足,有些需要手术,如伴随走路疼痛的严重扁平足,以足部矫正手法,通过牵伸、按摩,其诱发方式对由于不同机制形成的足外翻有针对性的选择康复矫正手法;对于痉挛的足外侧肌群轻柔摩擦肌腱按压和松解,足内侧松弛的肌肉,多击打重压和刺激,增强其肌张力和收缩力。应适当牵拉足外侧挛缩的软组织,由弱到强,逐级加力,缓慢施行,托住患儿踝关节的后部,刺激其足内侧缘,诱发足主动内翻及背屈的动作;患儿扶走时前左掌负重,白天按摩推拉点下肢内侧肌肉,并将足下垂、内收、内翻、内旋,每天2次每次30-40下; 2、穿戴足部辅具,临床上对早期轻度无明显临床疼痛症状的患儿,一般都采用保守治疗,通过垫足跟垫和穿戴足部辅具矫正足部畸形及提高患儿步行能力。踝足矫形器的佩穿有助于将踝足维持在正确的位置,提高患足功能预防矫正畸形,佩戴踝足矫治器需注意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取模制作,佩穿之前需经X片排除患足骨骼、关节等病变,尽量长时间配穿,尤其患足在负重时必须佩穿,做好足部及矫形器具的康复护理;石膏矫形主要适用于3个月到1岁,石膏要每2-3个月更换一次。 3、手术治疗,适用于手法无法矫正者,合并骨关节畸形等,手术方式,因病情而异。 家长如发现小儿足外翻,首先应到正规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做出专业评估指导确定治疗方法。
    2023-08-03
  • 什么是婴儿足外翻(视频)

    什么是婴儿足外翻
    足外翻是指后足外翻,即足弓轴向外偏斜,其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通常把足分成前足、中足和后足,后足主要是指后跟部。足外翻即跟骨外翻,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肉牵拉不平衡、发育异常导致,可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部分宝宝足外翻是有一定遗传倾向,家中有足外翻的家长,宝宝患足外翻的几率要高于正常家庭。 除遗传因素,足外翻与宝宝足部肌肉、骨骼发育状况有关。如果足部外翻活动的肌肉力量过强,或者足部内翻活动的肌肉力量过弱,即足部内外翻力量不均衡,会导致足外翻。此外,如果宝宝有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呈现肌张力异常,导致足踝关节稳定性差,影响宝宝下肢站立和行走功能,有足外翻的宝宝行走时易疲劳、不喜欢自己走路、易摔倒,导致不正常姿势,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造成X型腿等。
    2023-08-03
  • 婴儿足外翻是如何确定的(视频)

    婴儿足外翻是如何确定的
    足外翻患者人体重心向足内侧偏移,足内侧缘承重,足外侧缘脚面向上翻起,前方伴有跟骨移位和扁平足。临床上观察孩子的足外翻主要由于下肢肌张力异常、肌肉软弱无力、足部关节稳定性差,不能保持脚面正常的承重姿势。长时间足外翻姿势又会加剧骨关节的畸形,严重影响孩子发育,如何阻断这种恶性循环是治疗足外翻的关键,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和检查判断具体如下: 1、根据症状体征表现识别,足部畸形,不穿鞋袜时从外观上不难发现,足外翻有明显的外部特征,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站立和步行时,以内侧足负重或者着力,着力点与地面贴合,内侧足弓下陷,一般无间隙,表现为足向外侧偏斜,在站立时脚后跟往往会往内倾斜超过4°左右,宝宝足跟轴向外偏斜负重时明显,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成形; 2、根据临床检查确诊,X线检查是诊断足外翻的必备方法,主要是拍摄站立负重位X片。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可通过步态分析器进行足部压力测试,对判断足外翻更有指导意义,如果发现足外翻,建议及早就医。
    2023-08-03
  •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多久可以走路(视频)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多久可以走路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通常由脚扭伤造成,其伤后多长时间可以负重走路,根据不同的伤情和不同的治疗措施均不同。对于较轻的骨折没有移位无需进行手术,通常经过6周左右的愈合时间而逐渐进行负重走路等康复。 对于进行手术治疗的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经过手术内固定以后,一般多数在术后伤口愈合以后2周之内,患者就可逐渐开始负重活动。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