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萍

  • 婴儿风热感冒鼻塞怎么办(音频)

    婴儿风热感冒鼻塞怎么办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婴儿风热感冒、鼻塞的缓解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种:\n1、清洗鼻腔:风热感冒时会出现打喷嚏、流黄鼻涕的症状,鼻涕比较黏稠,会堵塞鼻腔,可以将纸巾卷起来蘸生理盐水后,往鼻腔里滴几滴,注意不要滴得过多,以免呛着婴儿,将鼻涕稀释后用吸鼻器吸出,可以缓解鼻塞症状。\n2、热敷:可以用毛巾或者纱布条浸入热水中拧干,在手腕处试一下温度,以防烫伤,将其敷在鼻子上,热敷能加速鼻腔的血液循环,改善鼻塞症状。\n3、按摩:可以用指腹在婴儿的迎香穴轻轻按摩,或者从鼻翼两侧到鼻根处来回摩擦,按摩能增强鼻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鼻塞症状。\n4、其他措施:可以取一个广口的容器,将烧开的水倒入容器中,让婴儿的口鼻对着升腾的水蒸气呼吸,能有效改善鼻塞症状,家长要保护好婴儿,以防止烫伤。
  • 小儿睡觉出汗多的原因(音频)

    小儿睡觉出汗多的原因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小儿睡觉时出汗多,常见以下几种原因:\n1、环境因素:睡觉时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者穿的衣服过多、盖的被子厚等原因,都会导致睡觉时出汗多的现象。如果小儿睡前喝奶,无论是母乳还是配方奶,含有的蛋白质成分都很高,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所以会出现睡觉时出汗多的症状。\n2、生理现象: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加上活泼好动,体内会产生很多的热量,植物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交感神经又易兴奋,会出现出汗的现象,并且皮肤含水量高,所以会出现睡觉时出汗的现象。\n3、缺钙:维生素D摄入不足,造成钙元素吸收障碍,导致体内钙元素的缺乏,出现睡觉盗汗的现象,还会出现出牙晚、夜惊、易醒、夜哭等症状。\n4、脾虚:小儿容易出现睡觉时出汗的情况,还会出现晚上不易入睡、翻来覆去,并且睡觉时爱趴着,还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 小儿止咳化痰按摩的方法(音频)

    小儿止咳化痰按摩的方法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小儿止咳、化痰的按摩方法,主要分析如下:\n1、揉天突、膻中:可宽胸理气、降痰宣肺,天突位于前正中线,两锁骨窝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处,轻揉三分钟,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轻揉三分钟。\n2、分推肩胛骨:从小儿的颈肩穴开始,延着肩胛骨内缘往下推,反复推五分钟左右,有宽胸理气、运化痰湿、止咳化痰的功效。\n3、顺运内八卦:以小儿的掌心为圆心,以圆心到中指指根2/3距离为半径,按顺时针方向画圆,内八卦就在圆圈上,顺运三分钟有行气之功,止咳、化痰之效。\n4、揉掌小横纹:位于掌面小指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按揉五分钟,可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n5、揉二人上马:位于手掌背面,第4-5掌骨小头后陷中,按揉三分钟,可顺气散结,治疗肺部感染。
  • 宝宝肝火旺盛怎么推拿(音频)

    宝宝肝火旺盛怎么推拿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宝宝肝火旺盛,一般考虑以下推拿方法:\n1、平肝清肺:肝经位于食指螺纹面,肺经位于无名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指根推向指尖推五分钟,可去肝火、除烦躁、定心神,能恢复肺的肃降功能。\n2、清补脾: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由指尖到指根来回推,推五分钟,可清热利湿、化痰止呕。\n3、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由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推三分钟,可清热解表、泻火除烦。\n4、揉小天心:小天心穴位于大小鱼际交界处,揉三分钟,具有镇静安神、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目赤肿痛、口舌生疮。\n5、揉二人上马穴:二人上马穴位于手背第4―5掌指关节后线处,揉三分钟,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n6、捏脊:两手提捏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骨开始,自下上至大椎穴,边提边捏边推,捏5-7遍,具有泻火退热、定经活络的功效。
  • 宝宝脾胃虚弱怎么推拿(音频)

    宝宝脾胃虚弱怎么推拿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治疗宝宝脾胃虚弱常见的推拿方法如下:\n一、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推三分钟,可健脾胃、促消化。\n二、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中点,按揉三分钟,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n三、掐揉四缝:四缝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关节处,掐揉五分钟,具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功效。\n四、推四横纹: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处来回推,推三分钟,可健胃消食,能治疗消化不良。\n五、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揉五分钟,具有健脾益胃、和中补气、消食化积的作用。\n六、捏脊:两手提捏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骨开始,自下而上至大椎穴,捏5-7遍,可疏通经络、调和脏腹,能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 小儿推拿保健的方法(音频)

    小儿推拿保健的方法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小儿推拿保健的方法,常见的几种如下:\n1、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由指尖推向指根推三分钟,可健脾胃,促消化。\n2、清胃经:胃经位于大鱼际赤白肉际处,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推三分钟左右,具有和胃降逆、清热泻火的作用,能增进孩子食欲。\n3、揉板门:板门位于大鱼际中点,按揉3-5分钟左右,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还能通调三焦之气。\n4、摩腹:以孩子的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摩腹50次,再作逆时针摩腹50次,可帮助消化,孩子的消化好了,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得更充分,有利于生长发育。\n5、捏脊:双手贴捏脊柱两旁的皮肤,由尾骨开始,自下而上至大椎穴,捏5-7遍。捏脊保健作用非常大,因脊柱两旁分布很多脏腑的腧穴,捏脊等于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可以让孩子吃得饱、睡得香、长得高。\n6、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揉五分钟左右可健脾益气,生化全身气血,能强健身体。
  • 两个月宝宝着凉了怎么办(音频)

    两个月宝宝着凉了怎么办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两个月宝宝着凉了,一般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症状,即使出现发热症状,多数是低热,治疗方法如下:\n1、贴退热贴:建议家长测量宝宝的体温,如果发烧,体温在38.5℃以内,可以在额头贴退热贴来进行物理降温,帮助退烧。\n2、少量喝温开水:去除胃肠道内凉气。\n3、鼻腔滴生理盐水:如果宝宝流的清鼻涕多、鼻塞严重,家长可以用纸巾蘸生理盐水往宝宝鼻腔里滴几滴,然后用吸鼻器吸出来,既能缓解鼻塞症状,又利于清除毒素。\n4、敷炒姜:在宝宝着凉感冒初期,如果摸到宝宝手脚发凉,家长可以取生姜适量去皮切成末,放入锅中小火炒干至发黄,盛出晾至微热,放在换药贴上,敷于脚心30分钟左右,能帮助去除体内寒气,改善着凉症状。\n5、艾叶水洗澡: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良好,家长可以取适量艾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烧开,小火熬10分钟左右,盛出时捞出艾叶,兑入温水,将水温控制在42℃左右给宝宝洗澡。艾叶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去除体内凉气,改善着凉症状。
  • 八个月宝宝上火怎么办(音频)

    八个月宝宝上火怎么办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八个月的宝宝上火,常见的改善措施如下:\n1、食疗:八个月的宝宝已经添加辅食,家长可以给宝宝吃些具有清热、去火功效的食物,比如绿豆粥、百合莲子粥、白菜汤、芹菜粥等,通过食疗的方式,帮助宝宝清除体内郁热,改善上火症状。也可以取少量的金银花或者是蒲公英泡水给宝宝喝,因金银花和蒲公英都具有清热、祛火、解毒的功效,能够帮助疏散体内热邪,改善上火症状。同时家长还要调整宝宝的辅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更不能食用辛辣食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聚积。辅食应清淡、易消化,要少量多次的给宝宝喝些温凉的白开水,以促进体内热量的代谢。\n2、药物治疗:如果食疗降火的效果不是很好,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去火的药物,比如清火宝、小儿七星茶、小儿热速清颗粒等,来帮助宝宝改善上火症状。药物的选择、服用剂量,以及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还有用药疗程,需要遵医嘱。
  • 青春期的孩子湿气重怎么去除(音频)

    青春期的孩子湿气重怎么去除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青春期的孩子湿气重,去除方法主要如下:\n1、药物调理:脾主身体内水湿运化,孩子湿气重,要想去除湿气,首先要健脾,提高脾的运化功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胃的药物,比如薏芽健脾凝胶、醒脾开胃颗粒、参苓白术散、香砂和胃丸等,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利于体内水湿的代谢。\n2、食物调理:每天可适量吃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比如山药、小米、薏米、红豆、南瓜等,辅助增强脾胃功能,促进体内湿气排出体外。并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可适当减少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多以蔬菜为主,每餐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容易伤脾胃,也不能挑食、偏食,禁止食用冷饮、雪糕等寒凉食物,冰箱内的水果要放在室温下1-2小时后再食用。\n3、其它方法:青春期的孩子要多去户外运动,运动既能增强脾胃功能,还能促进新陈代谢,促使身体出汗,利于体内湿气排出体外,运动完汗液浸湿的衣服要及时更换,头发洗完要及时吹干。并且孩子的房间要勤通风,被褥要多拿到户外晒太阳。
  • 2个月婴儿脾虚怎么调理(音频)

    2个月婴儿脾虚怎么调理
    讲解医师:邹丽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长春市中医院儿科
    两个月婴儿脾虚的调理方法,通常根据以下几种喂养方式不同有相应的方法:\n1、吃母乳的宝宝:哺乳宝妈应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以免造成乳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宝妈也不能吃生冷、寒凉食物,以免宝宝吃了妈妈的乳汁后导致脾胃寒凉,影响消化功能。宝妈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要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乳汁营养才能均衡。宝宝既可按时喂养,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喂一次奶,也可按需喂养,但不能宝宝一出现哭闹症状,家长就以喂奶的方式来哄宝宝,过度喂养会加重脾胃负担。\n2、喝奶粉的宝宝:奶粉要严格按照比例冲泡,并且方法也对,比如先加水后加奶粉,间隔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喂一次奶。奶粉冲泡过浓,两次喂奶间隔时间过短,都会加重宝宝的脾胃负担。奶粉冲泡过稀,两次喂奶间隔时间过长,宝宝又会因营养供应不足患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