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 上消化道大出血有什么危害(视频)

    上消化道大出血有什么危害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科危重情况,指患者在屈氏韧带以上消化器官出血,且出血量短期内>1000ml,如果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会出现休克情况。患者除胃痛、反酸等消化系统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出冷汗、低血压、晕厥、心悸甚至昏迷。低血容量休克没有经过积极治疗,延误时机甚至可以出现死亡。 上消化道大出血属于急危重症,临床发现患者大量呕血、黑便同时伴有血压低、心率快、出冷汗甚至昏迷情况,考虑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积极给予治疗,建议禁饮食,给予积极补液甚至输血治疗。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内镜检查,寻找病因进行内镜下治疗。
    2023-08-01
  • 消化道出血患者吃什么比较好(视频)

    消化道出血患者吃什么比较好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需根据出血情况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具体如下:1、活动期:有活动性出血,如呕血、黑便等,此时需禁食、禁水,通过输液、补液,给予静脉药物治疗;2、恢复期:如果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3天左右,便潜血阴性,可以考虑逐步开放饮食。如果饮用清水后,没有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建议患者食用流食2-3天,观察患者症状以及大便情况。如果没有复发则可以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如比较稠的粥、面条、面片等,最终逐渐过渡到软食。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过硬、煎炸、烧烤类食物,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消化性出血的复发。
    2023-08-01
  •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视频)

    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一次短期内出血量>1000ml为上消化道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病因。由于幽门螺杆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溃疡侵犯血管会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等。此时需要胃镜进行检查,建议服用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一般和门脉高压肝硬化相关,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一般是和进食较硬食物相关,患者呕血量较大,病情危重;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一般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例如阿司匹林相关; 4、胃癌:胃癌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
    2023-08-01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特点(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特点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较常见一种情况,主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以及胃癌。根据上消化道出血速度和量不同,患者大便情况不同。出血量较少,仅在5-10ml左右,患者大便可以表现为便潜血阳性,大便颜色和性状从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出血量在50-100ml患者可以出现柏油样便或黑便,此时大便颜色发黑发亮,大便偏稀。 如果出血量进一步增大达到250ml-500ml甚至更多,患者可以出现频繁黑便甚至大便出现暗红色血便,此时大便通过水冲后发现颜色变浅变红。如果患者存在消化道大出血或消化道出血速度较快,患者可以表现为暗红色血便,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8-01
  • 大便有隐血是什么原因(视频)

    大便有隐血是什么原因
    大便隐血指患者便常规和隐血检查发现潜血阳性。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患者消化道有出血,但出血量较少,通常在5-10mL。而能够引起大便隐血的原因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在导致便潜血的原因中,上消化道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胃部相关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而肠道相关疾病最常见的是结肠相关疾病,比如结肠癌、结肠炎症性肠病、结肠息肉;除外上消化道和结肠,小肠相关疾病相对比较少见,小肠间质瘤或淋巴瘤,也可能引起便潜血阳性。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便隐血阳性,首先需排除胃以及结肠器质性病变。建议患者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以除外消化性溃疡、胃部肿瘤以及结肠肿瘤和结肠息肉等常见的疾病。
    2023-08-01
  • 什么是急性胃肠炎(视频)

    什么是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进食不洁或者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出现胃肠道急性炎症的疾病。急性胃肠炎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进食不当所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的情况。很多病人还会出现腹痛、腹泻,有极少数的病人会出现发热。出现急性胃肠炎,建议病人采取以下措施:1、饮食调理: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2、药物治疗:建议病人可以应用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抑酸药有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比较常用的黏膜保护剂有铝镁制剂和吉法酯等;3、抗感染治疗:有发热的病人,建议要去医院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的检查,看是否有细菌感染。如果有细菌感染,建议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2023-08-01
  • 急性胃肠炎症的症状(视频)

    急性胃肠炎症的症状
    急性胃肠炎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比较常见的上腹部症状是上腹痛,一般都是绞痛或刺痛,随后可以出现恶心、呕吐,呕吐时要关注呕吐物中是否有黑色或者红色物质,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表明患者有消化道出血,需要紧急治疗。急性胃肠炎肠道的症状表现为脐周的绞痛,同时还会出现腹泻、排气增多。腹泻次数不一,有的患者次数较多,有的患者次数较少,一般都是排不成形或者是水样大便。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如果体温超过37.2℃,说明出现发热,建议去医院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的检查,明确是否有细菌的感染。
    2023-08-01
  • 十二指肠炎症状(视频)

    十二指肠炎症状
    十二指肠炎属于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种:1、上腹痛:大部分十二指肠炎患者均会出现胃酸分泌过多以及胃排空过快的情况,患者会出现上腹痛,比较典型的症状为空腹痛,即在饭前出现上腹疼痛,进食后可以得到缓解,有些患者在夜间也可出现上腹痛;2、胃胀:十二指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表现为胃胀、打嗝、嗳气等情况。如果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存在十二指肠炎症,可以给予抑酸药和保护黏膜药进行治疗,如果腹胀较为明显,可以加用消化酶和益生菌进行治疗;3、反酸、烧心:由于十二指肠炎患者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增快,十二指肠液可能会反流到食管,从而引起反酸、烧心症状。此时应尽快进行胃镜检查,同时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阳性,需及时进行根除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疾病复发。
    2023-08-01
  • 肠炎要输液吗(视频)

    肠炎要输液吗
    肠炎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疾病,即急性胃肠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一般较轻度肠炎不需要输液,但重度肠炎需要输液治疗,如果患者大便次数正常,没有明显脱水、尿少、口干等情况,可少量多次应用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恶心、呕吐明显,不能经口摄入口服补液盐,此时又出现口干、出冷汗、尿少等情况。此时考虑发生脱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需要进行及时输液治疗,常用的输液药物包括葡萄糖、生理盐水,以及钾离子等电解质药剂。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还可以静脉输入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检查患者大便常规、潜血以及血常规,需根据电解质情况,及时调整输液用药。
    2023-08-01
  • 细菌性肠炎怎样治疗(视频)

    细菌性肠炎怎样治疗
    细菌性肠炎患者,应联合检查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具体如下:1、检查:可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可进行大便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针对性选择抗生素;2、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比如左氧氟沙星,如果合并厌氧菌感染,还可加用甲硝唑、替硝唑药物。如果患者出现明显腹泻、水样便,应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可口服补液盐。另外可应用调节胃肠道菌群失调的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等协助治疗,应注意抗生素和益生菌用药间隔>2h,还可应用中成药,比如肠胃康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