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辉

  • 恶性淋巴瘤的症状(视频)

    恶性淋巴瘤的症状
    恶性淋巴瘤是起源于人体淋巴造血循环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临床上通常要通过病理活检加以诊断,在终末期的时候,要根据各个脏器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病人后续的生存期。 恶性淋巴瘤主要的表现如下: 1、全身性症状:比如消瘦、乏力、盗汗、发热等; 2、器官特异性病变:根据淋巴瘤起源的位置不同,症状有所不同,胃的淋巴瘤可能表现出胃部不适、消化性溃疡等,主要是晚期恶性淋巴瘤的表现,如果是终末期恶性淋巴瘤,表现可能相对比较重。如果涉及淋巴瘤侵及的器官以及各个功能脏器指标,比如肝功、肾功改变,有时可能表现为肝脏转氨酶、胆红素持续性升高,甚至在临终时可能表现肝性脑病、肾性脑病等; 3、侵袭部位症状:比如侵袭到心包,可以出现大量的心包积液,可能出现平卧困难、气喘等情况。如果侵犯到肺部,可以出现相应的肺部的胸腔积液以及肺部炎症、肺部肿瘤性病灶等,导致呼吸困难。
    2023-08-03
  • 淋巴瘤活检要几天出结果(视频)

    淋巴瘤活检要几天出结果
    淋巴瘤活检一般1-2周出结果,但具体的情况需结合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考量:1、需考虑淋巴瘤具体诊断的难易程度,即是否为常见的淋巴瘤诊断。如果是非常罕见的,或者疑难的病例,在整个肿瘤的病理诊断过程中,涉及到多项免疫组化指标的检测,以及肿瘤表面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才可进一步对肿瘤明确诊断,故出结果的时间相应延长;2、需考虑当地医院做淋巴瘤诊断的具体流程,以及所涉及的具体方法。建议病人结合具体的情况,与当地医生进行详细沟通、细致询问,从而明确具体出结果的时间。结果明确后才能进一步做到淋巴瘤的诊断,是霍奇金淋巴瘤还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特殊的病理亚型。明确诊断后,才可更进一步的为肿瘤治疗,提供事半功倍的相应疗效的预测。
    2023-08-03
  • 化疗后反应(视频)

    化疗后反应
    化疗是一类细胞毒性药物,进到体内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会有相应的倾向性和副作用,如骨髓抑制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会引起相应感染、贫血和出血表现。此外胃肠道相关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和便秘等,在临床上很常见。针对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和呕吐等,在化疗过程中或在化疗之后,给予预防和治疗性相关止吐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肝功、肾功和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损害,及早发现出现的原因,及早进行不良反应的分级,然后给予相应对症处理策略。患者可能在化疗后会出现脱发现象,尤其是微管类药物或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用药后对毛发、毛根、毛囊损害非常严重,会引起严重脱发。上述部分反应在临床中相对较常见,但并不绝对,具体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判断。
    2023-08-03
  • 化疗皮肤变黑多久恢复(视频)

    化疗皮肤变黑多久恢复
    化疗结束后2-3个月左右,皮肤颜色会逐渐恢复,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前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逐年增高,人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了关注度。尤其是化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虽然随着免疫靶向等等新的治疗方式的不断涌现,化疗目前还是占据相对比较大的地位。针对不同的恶性肿瘤病人,一生中统计可能都要接受过1-2种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化疗可能就会引起相应的副作用,副作用最主要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的副作用,可以表现为消化系统的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肝脏、肾脏等功能异常。对于化疗导致的皮肤问题,最常见的可能是皮疹、白斑,甚至可能会出现溃疡。当然一些病人在化疗之后,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而表现为皮肤变黑。这种情况要进行系统性其他各个脏器指标的检查,如果其他各项指标都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单纯的皮肤色素沉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大概在化疗结束后2-3个月左右,皮肤的颜色会逐渐恢复;部分病人皮肤色素沉着,随着药物剂量的累积,可能呈现相对比较严重的程度,甚至可能后续呈现不可逆的皮肤损害。针对这样的情况,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发现,明确病因,如日光照射、放疗、化疗药物的色素沉着。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尽量让变黑的皮肤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2023-08-03
  • 纵隔肿瘤怎么判断良性恶性(视频)

    纵隔肿瘤怎么判断良性恶性
    纵隔肿瘤如何区分良性和恶性,首先在纵隔部位发现异常病变,最主要的是发现了病变包膜及向周围组织侵袭的情况。其次从影像学上看,包膜周围相对比较光滑,包膜相对比较完整,对于形态学相对比较规整的肿瘤,还要看是否有周围组织邻近器官的侵袭。如果与周围邻近器官边界相对比较清楚,通常以良性的纵隔肿瘤为多见。对于肿瘤边界不规则,而且表面不光滑,向周围组织有侵袭或者局部又出现了转移病灶,考虑是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更大,病理诊断才是诊断的金标准。纵隔肿瘤是一大类,根据发生所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前纵隔肿瘤、中纵隔肿瘤、后纵隔肿瘤。从临床发生率上来看,前纵隔肿瘤发生率最高的是胸腺瘤,主要发生在胸腺区占前纵隔肿瘤大概20%,除此以外,还有畸胎瘤和胸骨后甲状腺肿,也有淋巴瘤。中纵隔肿瘤主要以心包囊肿还有肿大的淋巴结为主。后纵隔肿瘤通常以神经源性的肿瘤相对比较多见。
    2023-08-03
  • 前纵隔肿瘤是什么样的疾病(视频)

    前纵隔肿瘤是什么样的疾病
    前纵隔肿瘤相对比较常见,包含良性、恶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疾病:1、胸骨后甲状腺肿:属于相对较良性疾病,必要时应进行相应手术根治性治疗,改善病人压迫症状;2、胸腺肿瘤:包括胸腺囊肿,影像学上边界相对较规则,被膜较光滑且密度较低,形成囊样的变化。胸腺瘤根据来源和病理类型不同,良恶性有明显差别,A型和AB型以良性为主,B型胸腺瘤有一定的恶性侵袭能力。尤其B2、B3型的恶性胸腺瘤,在临床影像学上可观察到被膜易发生破坏,或向周围组织有侵袭倾向。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分析判断;3、其他肿瘤:包括畸胎瘤、血管瘤等。
    2023-08-03
  • 结肠腺瘤能治好吗(视频)

    结肠腺瘤能治好吗
    结肠腺瘤多数能够治愈,一般结肠腺瘤通常是在体检的过程中发现,如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结肠黏膜异常隆起,表面较光滑,有时通过镜检将腺瘤取病理或者直接进行镜下切除。如果病理报告为腺瘤,属于良性疾病,这时通过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结肠腺瘤容易发生反复,所以病人要定期随访观察,如半年左右进行相应的肠镜复查,如果是高危病人可能要缩短检查时间。虽然结肠腺瘤属于良性疾病,但如果有恶性转化倾向需要额外引起重视,如有结肠癌的家族史或者有家族性多发腺瘤性疾病病史,这时病人容易发生恶变,所以遇到上述问题后要及早发现,及早根治,改善病人的具体情况。
    2023-08-03
  • 肺部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有哪些(视频)

    肺部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有哪些
    肺部肿瘤标志物检测,通常包括以下几项: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英文缩写为NSE,有时在化验单上能看到这项指标,多见于神经内分泌源性恶性肿瘤发生的情况,比如肺部的小细胞肺癌发生时,可能出现NSE比较显著的升高。一旦发现这种问题,需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早进行肺部CT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可疑病灶,一旦发现要尽早完善病理诊断,明确诊断,为指导后续治疗做准备;2、其它肿瘤标志物: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片段等,多与鳞癌的发生有关,但不针对于肺部的鳞癌,机体内其它组织器官发生鳞癌时可能也会导致这些指标出现异常升高。如果在临床上发现上述的问题,需要注意病人是否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要结合肺部CT的影像学判断标准,评估是否有肿瘤存在,一旦发现要及早给予确诊,并指导治疗。
    2023-08-03
  • CT肺部一个结节是转移癌吗(视频)

    CT肺部一个结节是转移癌吗
    肺部CT如果发现结节,并不一定是恶性疾病、肺癌或转移癌。临床应根据不同的影像学特点,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和判断。如果肺部CT提示结节,应观察结节的位置、轮廓、形态,与胸膜粘连毗邻的情况,根据其特征可进行初步判断:1、良性结节:如错构瘤、畸胎瘤或者血管瘤等,易形成高密度影结节,结节形态一般较规则、较光滑。手术切除后,可通过病理诊断,进一步明确诊断;2、恶性疾病:如结节轮廓、形态不规则,具有毛刺、分叶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等典型的恶性肿瘤特点,应通过病理进一步佐证。如果提示转移癌,则原发疾病可能伴有恶性肿瘤,应结合肺部CT以及影像学,进一步判断是否为转移癌倾向。
    2023-08-03
  • 鳞状细胞癌抗原增高什么意思(视频)

    鳞状细胞癌抗原增高什么意思
    鳞状细胞癌抗原是作为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中非常常见的检测项目,这个指标升高相对比较明显的时候,如果从肿瘤的方面考虑,可以见于体内多个肿瘤的发生,当然多数与鳞癌发生有关,体内由鳞状上皮覆盖的多个器官脏器可能都有鳞癌发生的风险。当肿瘤负荷越大时,鳞状细胞癌抗原升高可能越明显,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上越能体现出来。鳞癌可以发生于多个器官脏器,比如表皮皮肤的鳞癌,口腔咽喉部的鳞癌,肺部的鳞癌,食道的鳞癌或者泌尿生殖系统的鳞癌,它们发生的时候可能在血清学肿瘤标志物上都能提示出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升高,但这也并不绝对。在判断鳞状细胞癌抗原升高的时候,从肿瘤的层面上最主要还是要借助影像学判断,对于皮肤表皮的鳞癌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皮肤镜的检测,而对于深在器官主要进行影像学的评估,一旦发现病灶要及早的给予根治性的处理或者全身性的抗肿瘤治疗。除了肿瘤方面的原因以外,有些重症的炎症感染可能也会导致鳞状细胞癌抗原升高,但除此以外可能还会伴随其他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广泛全面升高,在临床上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判断。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