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 中度脂肪肝怎么回事(视频)

    中度脂肪肝怎么回事
    脂肪肝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很多病人在体检中腹部超声检查发现有脂肪肝。腹部超声根据脂肪肝的程度不同,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其所体现的是脂肪在肝脏中沉积的程度,程度越高说明肝脏中脂肪含量越高,脂肪肝的程度越重。 中度脂肪肝的病人,从腹部超声下表现为肝脏回声增粗增强。由于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导致超声下看不太清楚肝脏内的血管走行,在超声下看到肝脏的后方回声衰减。通过这些特点,超声大夫对病人的脂肪肝程度给予判断。如果判断有中度脂肪肝,提示脂肪肝水平不是特别轻,建议及时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尽早减轻脂肪肝。
    2023-07-31
  • 脂肪肝浸润和轻度脂肪肝哪个严重(视频)

    脂肪肝浸润和轻度脂肪肝哪个严重
    脂肪肝浸润以及轻度脂肪肝均不属于严重疾病,并且二者之间并无可比性,两者的区别主要如下:1、脂肪肝浸润:指患者肝脏内存在部分脂肪浸润,即部分患者肝脏中脂肪沉积较多,而部分患者肝脏脂肪沉积较少;2、轻度脂肪肝:指患者肝脏内存在少量脂肪沉积,可以通过腹部超声及腹部CT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轻度脂肪肝。通常可显示患者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但未达到中重度,可以观察到较为清晰的肝脏血管。
    2023-07-31
  •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什么意思(视频)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什么意思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消化科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指胆汁反流到胃内。在正常情况下,胆汁从肝脏分泌,经过胆囊储存,排泌到胆总管,通过十二指肠乳头分泌到十二指肠。通常胃里面不会有胆汁,但有些患者如果有幽门功能障碍,会使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到胃内。胆汁中含有大量胆盐,流入胃内会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以引起胃黏膜糜烂、炎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 在内镜下可以看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有黄绿色胆汁,在胃体或胃窦甚至有大量胆汁附着。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比较常见症状是上腹痛,可以表现为隐痛、刺痛,还可以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嗳气等情况。在治疗上可以服用黏膜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能够有效中和胆汁,保护胃黏膜。
    2023-07-31
  • 细菌性痢疾灌肠取什么位(视频)

    细菌性痢疾灌肠取什么位
    细菌性痢疾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治疗细菌性痢疾,灌肠时要采取左侧卧位,这样药液能够尽量和直肠以及乙状结肠的肠黏膜接触。一般临床建议灌肠在睡前进行,患者呈左侧卧位,由肛门注入药物后,在肠道内尽量保持20-30分钟,时间越长药物与黏膜的接触时间会越长,通常效果越好。治疗细菌性痢疾比较常用的是抗生素。因为细菌性痢疾是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疾病,需要用抗生素将引起肠道感染的细菌杀灭,这样有助于疾病恢复。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避免患细菌性痢疾,尽量避免吃生冷以及已经过期、腐烂的食物。
    2023-07-31
  • 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特点(视频)

    细菌性痢疾的粪便特点
    细菌性痢疾是消化科比较常见的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粪便特点可以是不成形大便,也可以是水样便。通常大便中会经常出现肉眼可见的血性物质或者脓性物质,同时患者容易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有黏液和血,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应检查,可以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的检查。通过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观察大便中是否有红白细胞,如果大便中有红细胞也有白细胞,同时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这种情况下高度提示患者可能患有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是应用抗生素,通常比较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同时还可以应用益生菌来调节菌群。
    2023-07-31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疗好(视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疗好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治疗如下: 1、需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清淡、规律饮食; 2、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可以有效缓解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而且能够有效预防胃炎复发; 3、药物治疗方面,建议服用抑酸药物,比如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或者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等。同时还可以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比如铝镁制剂、吉法酯等。以上药物可以保护黏膜、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糜烂。
    2023-07-31
  • 患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怎么办(视频)

    患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对于腹痛,建议患者进行以下治疗: 1、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 2、建议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建议服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 4、服用缓解胃肠道痉挛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有胃肠道钙离子拮抗剂,比如匹维溴铵和胃肠道动力调节药物曲美布汀; 5、很多中成药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2023-07-31
  • 肠易激综合征怎么治(视频)

    肠易激综合征怎么治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指排除器质性病变,患者有腹痛、腹胀的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大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患者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在排便之后得到缓解。如果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以下治疗: 1、建议病人改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的情况; 2、建议病人规律清淡饮食,尽量避免刺激辛辣、生冷的食物,容易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3、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人,建议服用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等,同时可以服用缓解胃肠道痉挛的药物,比如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 4、对于腹泻症状严重的病人,可以服用止泻药物对症治疗; 5、中成药对于肠易激综合征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023-07-31
  • 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因(视频)

    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因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因有以下几种: 1、情绪变化,很多病人由于出现焦虑、抑郁、精神紧张,而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2、食物刺激,很多病人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者进食生冷食物之后,出现肠易激综合征; 3、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改变,很多病人在生活环境改变之后,引起体内菌群失调,菌群改变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易激综合征。
    2023-07-31
  •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特征是什么(视频)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特征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是患者有腹胀、腹痛的症状,同时有大便习惯改变或者大便性状改变。并且,患者腹痛和腹胀的症状,在排便之后得到缓解。所以肠易激综合征典型的症状就是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改变。 如果患者出现了以上症状,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则考虑是肠易激综合征。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