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晶

  • 36.9℃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音频)

    36.9℃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36.9℃基本算是正常体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实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发热,若无症状感染者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不发热,即使发热也不能以此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果出现发热的症状,且认为自己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的可能,就应该尽快去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进行相关检查。即使没有发热的症状,若认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接触史,也应该进行相关检查。\n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主要是依据实验室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可以作为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依据,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任何的临床症状,都不具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依据。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见的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腹泻等任何症状都不具有特异性,在其他的众多疾病当中都可以出现。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部分患者会以嗅觉和味觉功能减退的症状为首发症状,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嗅觉、味觉功能减退的症状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症状。嗅觉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筛查症状,有助于发现疑似病例,或者是指导检疫防护。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盗汗吗(音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盗汗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以出现盗汗的症状,但盗汗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典型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但除此之外,因为存在个体差异,还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痒、咽痛、鼻塞、流鼻涕、腹泻、味觉和嗅觉功能异常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以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的症状为首发症状,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将嗅觉和味觉丧失列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新症状。\n嗅觉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筛查症状,有助于发现疑似病例或指导检疫防护。因此,建议将新发和突发的嗅觉丧失患者视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也可以出现多种消化系统症状,甚至也可以作为首发症状出现,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早识别,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消毒工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酶异常等,其中以腹泻最为常见。
  • 脂肪肝是怎样得的(音频)

    脂肪肝是怎样得的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脂肪肝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体重增长太快、体重超重、肥胖,特别是腰围超标的内脏型肥胖,以及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或者是高热量膳食,富含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含糖饮料和新加工食品等。\n吃得太快、太饱,喜吃零食、甜食、荤食,不吃早餐,晚餐丰盛且喜欢吃夜宵的人,坐的太久、活动太少、缺乏体育锻炼或者是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不足、经常熬夜的人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都会诱发脂肪肝。
  • 脂肪肝分级标准(音频)

    脂肪肝分级标准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脂肪肝可以分三级,根据肝细胞脂肪变的程度,脂肪肝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具体如下:\n1、轻度脂肪肝:指有5%-32%肝细胞有脂肪变;\n2、中度脂肪肝:指有33%-65%的肝细胞有脂肪变;\n3、重度脂肪肝:指有65%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n脂肪肝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一种临床综合征,换句话说就是肝细胞内堆积太多脂肪,影响了肝脏正常功能。我国脂肪肝目前患病率高达27%,起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儿童脂肪肝日益增多,主要原因是高脂肪、高果糖、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表现(音频)

    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的表现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胆红素脑病是指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脑组织,导致脑损伤。一般的后遗症发生于出生后的两个月,甚至于更晚。胆红素脑病后遗症主要包括:一、运动障碍,表现相对持久,甚至于持续终生,主要表现为手足徐动,严重时可以发音困难、表情怪异、流涎及咀嚼和吞咽困难。二、听力异常,是胆红素神经毒性突出表现,通常高频听力丧失。三、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睛转动困难,常呈娃娃眼。四、牙釉质发育异常。五、严重者可以导致脑瘫。
  • 肝炎抗病毒药物有哪些(音频)

    肝炎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指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好、病程短、转阴率高。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这两类药物各有优势,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优势主要在于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所以可以提高乙型肝炎病毒血清转换率,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阴转率,明显高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n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这两种药物都具有对病毒作用强的优势。替诺福韦长期用药应该注意副作用,包括对肾脏的副作用,以及对骨质的副作用。
  • 传染性肝炎是通过什么传染的(音频)

    传染性肝炎是通过什么传染的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传染性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被污染的水源,可以造成大的暴发流行,或者与病人共用餐具,也可以造成感染。\n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发病率比较高。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在我国特别高,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和血液途径传播,如输入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以及在医院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都可以造成乙型肝炎的传染。
  • 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音频)

    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表现为黄疸迅速加深、明显的厌食,频繁的恶心、呕吐、急剧乏力,少数病人病情进展迅速,黄疸不深,病人进入深昏迷,有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起病十天之内出现肝性脑病的精神神经症状,如性格改变、睡眠节奏倒置、行为异常、计算能力减退,逐渐发展至定向力和理解能力丧失,最后嗜睡加深,浅昏迷时对各种刺激尚有反应,进入深昏迷时各种反应消失,少数病人可以出现抽搐。\n其诊断标准是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肝浊音界缩小,黄疸急剧加深,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通过病毒指标以及肝脏病理可以确诊。
  • 吃了肺结核药有什么症状(音频)

    吃了肺结核药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吃了抗结核药物,通常会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如厌食、腹胀等,一般症状不重,不需要特殊处理。大多数抗结核药物还可能会对肝脏有损伤,以及经常会出现过敏、白细胞下降、末梢神经炎等。如果肝功能损伤不严重,可以给予保肝治疗。如果出现严重肝损伤,需要停止抗结核药治疗。出现严重肝脏损伤时,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常用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其中吡嗪酰胺可以减少血中尿酸排出,可以使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发作。
  • 肺结核能喝黄芪水吗(音频)

    肺结核能喝黄芪水吗
    讲解医师:王雅晶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
    肺结核的病人可以喝黄芪水,黄芪具有补气的作用,肺结核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气虚比较多,所以可以喝黄芪水。化疗药物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的控制起决定作用,然而抗结核药并不能解决病人的所有痛苦,所以配合中药可以改善症状,如久病气血亏虚、阴阳两虚、腰膝酸软者以及干咳不止、痰中带血、食欲不佳者、夜卧不安、便秘难、阴虚盗汗者,都可以应用中药进行辨证施治解决。\n中药在抗结核治疗当中能够起到增效的作用,还能够解决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如抗结核药对肝肾的损伤,可使很多病人因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面对如此棘手而又不能回避的治疗问题,很多病人选择求助于中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