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剑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怎么办(音频)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怎么办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偏低,是甲亢的表现,应该进一步结合T3和T4以及甲状腺彩超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明确是甲亢,需要口服治疗甲亢的药物。一般来说,治疗的时间要1-2年,口服药物期间应该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定时复查甲状腺彩超。抗甲状腺药物通常有2种,包括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甲状腺肿大明显的或者是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引起的甲亢,应该进行手术治疗。如果药物治疗不容易控制,或者治疗后再次复发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碘131治疗。
  • 甲状腺疾病怎么治疗?(音频)

    甲状腺疾病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或者治疗措施。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人,需要进行抗甲亢药物治疗,或者放射性碘的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人,需要进行补充甲状腺素片,纠正甲状腺功能到正常水平。另外,如果是甲状腺肿瘤,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手术指征的,需要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
  • 老是想大便但每次都不多怎么回事(音频)

    老是想大便但每次都不多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如果出现老是想大便,但每次都不多的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里急后重。如果伴有腹泻、腹痛或者恶心、呕吐的症状,多数是由急性肠炎或者急性胃肠炎所引起的感染性病变。如果伴有便血,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或者有黏液血便,或者有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这个时候应该注意考虑大肠、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建议需要到正规医院普通外科进行就诊,由专科医生做肛门的指诊,根据情况结合必要时的电子结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如果发现有肿瘤存在,条件允许应该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 淋巴结肿大怎么治疗(音频)

    淋巴结肿大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淋巴结疾病可以引起淋巴结的肿大。淋巴结疾病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具体进行对待。比如颈部的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本身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应该注意治疗原发病灶。比如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如果是淋巴结结核,应该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另外如果是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癌种,应该针对情况,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这种情况可以进行患侧治疗。如果是全身血液系统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的病症,比如淋巴瘤或者白血病,应该进行全身性的化学治疗。
  • 淋巴结发炎怎么办(音频)

    淋巴结发炎怎么办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淋巴结炎通常是由淋巴结所属引流区域的急性或者慢性的炎症,累及到淋巴结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一旦发生淋巴结炎,在治疗上主要应该针对原发病灶进行处理,及时选择有效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局部形成脓肿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慢性淋巴结炎通常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平时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作息习惯,远离烟酒,适当锻炼,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另外淋巴结炎是结核等特殊感染所致,应该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 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音频)

    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急性胰腺炎有多种致病因素,国内以胆道疾病为主,就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占到50%以上,又称为胆源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比如胆道结石可以堵塞胆总管末端,这时胆汁可以经过共同通道反流进入胰管,引起胰腺腺泡细胞坏死或者胰管内高压,诱发急性胰腺炎。造成胆总管末端堵塞的其他原因还有胆道蛔虫以及因炎症或者手术器械引起的十二指肠乳头水肿或者狭窄,或者奥迪括约肌痉挛等。
  • 腹壁切口疝怎么治?(音频)

    腹壁切口疝怎么治?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原则就是手术修补,手术当中:第一、可以切除疝表面原有的手术切口瘢痕。第二、就是显露疝环。第三、就是还纳疝的内容物。在无张力的条件下拉拢疝环的边缘。对于比较大的切口疝,由于腹壁组织萎缩的范围过大,这时候可以采用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或者是自体的筋膜组织进行修补,以免手术后的复发。
  • 什么是股疝?(音频)

    什么是股疝?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股疝就是疝囊通过股环经过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股疝的发病率占腹外疝的3%-5%左右,常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股疝的疝块往往不大,经常是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的位置,表现为半球形的突起,平卧位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能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的外面有很多脂肪堆积,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为主。
  • 婴儿脐疝怎么办(音频)

    婴儿脐疝怎么办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婴儿脐疝是指疝内溶物从脐孔中突出,形成了腹壁疝。大多数情况下,2岁以内的脐疝可以自行愈合,少数不能愈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那么小儿脐疝的保守治疗,通常可以使用宽胶布来压迫脐孔,在压迫之前,应该先将脐疝的内容物还纳然后垫上纱布。但是也有人主张不需要进行压迫治疗。如果在2岁之后,脐疝还没有自行愈合,或者出现疝内容物的嵌顿,那么这种情况应该积极的进行手术治疗。
  • 什么是腹股沟疝?(音频)

    什么是腹股沟疝?
    讲解医师:曾剑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者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过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者孔隙,进入腹股沟区的另外一个部位,向体表突出。腹股沟疝主要分为腹股沟直疝跟腹股沟斜疝两种类型。一般来说一岁之前的小儿可以通过密切观察,等待它随着年龄的增大,腹壁的强度加强以后可以自行愈合。其他的疝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