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鹏

  • 心梗好治疗吗(音频)

    心梗好治疗吗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梗的治疗策略非常明确,是由于各国指南把心梗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心梗本身并不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以后,有50%左右的人群来不到医院,直接在家中或在来医院的途中发生心源性休克及猝死,也就是急性心梗第一时间的猝死率达到一半左右,属于非常高的猝死水平。剩下比较幸运的50%患者即使来到了医院,或者在其它正规医疗场所进行了救治,仍然风险重重。\n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以后第一个礼拜被称为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心衰发作、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因此,急性心肌梗死虽然治疗策略比较明确,但治疗起来难度很大。
  • 心肌梗死用的支架是什么样的(音频)

    心肌梗死用的支架是什么样的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肌梗塞的患者,医生有时会建议其在合适的时间,满足手术适应症、排除手术禁忌症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果发现血管狭窄很厉害,需要植入支架。支架通常是网状支架,大多数为金属结构,外面有药物涂层。此类支架植入心脏血管以后,会先进入到心脏血管最狭窄的部位,在此部位进行释放,先是初步撑开,再进入一个球囊、打气,将支架完整撑开,将狭窄的部分撑到血管内壁中,支架就完全完成了其植入、释放的整个过程。支架就像上述所言是网状结构,表面有药物涂层,不容易在上面形成血栓。\n目前已经新研制并开始运用了一种支架,此种支架为可降解支架,植入身体以后,过一段时间支架内部的结构会完全消失掉,消失以后形成内皮化,也就是将原来狭窄的部分包裹到血管内皮以内,血管仍然通畅,但是支架消失。
  • 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哪些(音频)

    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哪些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肌梗死的诱因跟随病因而导致,心肌梗死主要病因是心脏血管被脂肪、斑块堵塞狭窄,表面又形成了血栓,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n第一、情绪因素:是否有生气,如果跟别人起争执,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较快,心脏的收缩力比之前更强,而狭窄的血管不堪重负。患者如果是冠心病血管堵塞的状态,与别人发火、生气、争吵、争执,会使出现血管狭窄、心率上升,引起心肌梗死。\n第二、剧烈运动:进行剧烈的运动,比如爬山、游泳、拳击等对抗性运动,会使患者出现血管狭窄、心率上升,最终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n第三、进食油腻:患者若经常吃东西比较油腻,此类人群血液比较黏稠,黏稠的血液同样容易形成血栓,最终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n第四、血液性疾病:如果有血液上的疾病,比如血小板过多,此类人群一旦斑块出现破裂,表面特别容易出现一堆血栓的聚集,聚集以后会导致血管狭窄加重,最终引起心肌梗死。\n因此,目前多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情绪激动,如跟人起争执,以及剧烈运动,还有饮食过于油腻、患者有其它血液性疾病等。
  • 非瓣膜性房颤的定义(音频)

    非瓣膜性房颤的定义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房颤可以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根据2012年ESC房颤指南指出,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目前尚无统一或者满意的定义。指南中将瓣膜性房颤定义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病,主要指二尖瓣狭窄,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导致的房颤,归为瓣膜性房颤。而将非瓣膜性房颤定义为,在不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没有行机械和生物瓣置换术以及二尖瓣成形术的情况下,出现的房颤。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欧美指南,在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以及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定义上,目前已经达成清晰一致的共识。但是对于非二尖瓣的风湿性瓣膜疾病与瓣膜成形术,是否属于瓣膜性房颤的范畴,仍然存有异议。
  •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音频)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遗症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指患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意外风险:一、麻醉意外,麻醉意外发生几率在1‰左右,出现麻醉意外患者可能会致死,致死主要表现为深度麻醉以后无法苏醒,但是发生几率极低。二、患者在术后或者术中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包括室速、室颤,有1%的可能会出现猝死,如果没有出现室速、室颤则基本不会出现猝死。三、心脏穿孔、心包压塞,在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用到射频消融这一核心技术,会导致部分心肌细胞被消融以至坏死,高能量消融也会导致心脏穿孔。一旦出现心脏穿孔则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喘等并发症,必要时还要行开胸手术,防止威胁生命。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血栓或者形成气栓,栓子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暂时没有被发现,但是患者术后反复出现气喘、胸痛,去做相应检查可以发现患者血管中有血栓,这种情况要立即处理,否则很容易危及生命。
  • Ⅳ级心衰病人的寿命(音频)

    Ⅳ级心衰病人的寿命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为Ⅰ级到Ⅳ级,Ⅰ级心功能最轻,寿命不受影响,Ⅳ级心功能最差,寿命会受到疾病影响。Ⅳ级心功能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也就是80%的人出现Ⅳ级心衰以后会在5年内死亡。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力衰竭、心脏扩大以后引起心功能不全症状,如慢性的反复憋喘、呼吸困难、胸闷、气促。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室速、室颤的发作。这些都是Ⅳ级心衰患者寿命减低的原因,因为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是不受预估的,也就是无法猜测到患者什么时候会发作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作,在没有紧急电除颤和心外按压的情况下,患者会在2-3分钟之内有呼吸、心跳骤停。因此,之所以Ⅳ级心衰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原因就在于患者心衰严重期时容易发作恶性心律失常、室颤。
  • 治疗心衰的金三角药物有什么(音频)

    治疗心衰的金三角药物有什么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对于心衰的治疗,其经典的金三角药物主要是以下三种:1、ACEI类药物,包括后缀名为普利类的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等等。2、β受体阻滞剂,比如倍他乐克平片及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等等。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新型的金三角,在保留原有的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将ACEI类药物改变为逆转心室重构并且有促进利尿成分作用的诺欣妥。诺欣妥全称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两种药物的复方制剂,此类药物在逆转心室重构的同时,可以起到强效的利尿作用,减轻心脏的负担并减轻前负荷。
  • 心衰病人吃什么食物好(音频)

    心衰病人吃什么食物好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衰病人的常规饮食要注意均衡营养,但是要清淡为主,低盐、低脂饮食。心衰患者应该多吃绿色蔬菜,尤其是粗纤维的蔬菜,主要包括苋菜、菠菜、橄榄菜、芹菜等等。少吃猪肉、羊肉等红肉,多吃鱼肉、虾肉等优质蛋白,也称之为白肉。对于瓜果方面,注意避免过多的食用含糖类以及水分较多的水果,比如西瓜、甜瓜、哈密瓜等等。对于这些含糖含水较多的食物,会明显加重心衰患者心脏的负担。若心脏负担过重,很容易导致心衰加重进入心衰急性期,因此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应该均衡,但是要减少水分的摄入量。
  • 心衰的临终表现(音频)

    心衰的临终表现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所谓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心脏明显扩大,伴有多个瓣膜中、重度的返流,心脏射血分数下降,多<50%,严重心衰终末期,甚至<40%。心衰患者在临终阶段,死亡原因往往不是逐渐心跳变慢,最后停跳,而是死于心脏明显扩大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又称之为室速、室颤,发生后,医生需要在第一时间内推除颤仪,为病人进行电除颤、电复律,若没有及时的进行电复律转化窦性心律,患者将在2-3分钟之内死于呼吸、心跳骤停。而在院外,缺乏急救、抢救设备,如果在家中突发了室速、室颤,其自我复苏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此心衰的临终表现往往是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之后,患者会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若行心电图检查会发现呈明显的室速波形,或者室颤波形。
  • 心衰终末期胃口变好了是怎么回事(音频)

    心衰终末期胃口变好了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衰终末期胃口如果变好,主要考虑是药物导致体内循环血量被排出体外所致。对于心衰终末期的患者,由于大量血液沉积在消化道中,会导致消化道迂曲,临床上表现为食欲不振、纳差等。对于此类患者,如果用药使体内的循环血量减少,也就是用利尿剂使体内水分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会减轻心脏的负担,此时减轻了心脏负担,减轻体内消化道淤血的情况,也会使患者纳差、食欲不振的情况得到明显缓解。\n心衰终末期由于心脏的收缩力较差,会引起心脏的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射出去的血量也减少,会导致大量血液沉积在身体的体循环中,而胃肠道就是体循环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