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鹏

  • 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哪些(音频)

    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哪些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肌梗死的诱因跟随病因而导致,心肌梗死主要病因是心脏血管被脂肪、斑块堵塞狭窄,表面又形成了血栓,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n第一、情绪因素:是否有生气,如果跟别人起争执,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较快,心脏的收缩力比之前更强,而狭窄的血管不堪重负。患者如果是冠心病血管堵塞的状态,与别人发火、生气、争吵、争执,会使出现血管狭窄、心率上升,引起心肌梗死。\n第二、剧烈运动:进行剧烈的运动,比如爬山、游泳、拳击等对抗性运动,会使患者出现血管狭窄、心率上升,最终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n第三、进食油腻:患者若经常吃东西比较油腻,此类人群血液比较黏稠,黏稠的血液同样容易形成血栓,最终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n第四、血液性疾病:如果有血液上的疾病,比如血小板过多,此类人群一旦斑块出现破裂,表面特别容易出现一堆血栓的聚集,聚集以后会导致血管狭窄加重,最终引起心肌梗死。\n因此,目前多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包括情绪激动,如跟人起争执,以及剧烈运动,还有饮食过于油腻、患者有其它血液性疾病等。
  • 房颤术后三个月内的情况(音频)

    房颤术后三个月内的情况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一般做完房颤手术以后,在术后三个月是作为房颤是否能够成功的一个指标。在这三个月内,房颤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房颤,甚至比原来发作得更为频繁,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患者手术失败的意思。患者手术以后要服用可达龙、达比加群,或者利伐沙班(作为抗凝药物)以及防止房颤再发的药物,这些药物有一定的药物副作用,抗凝药物有可能会导致出血,所以在术后三个月内要观察是否有出血倾向,包括大便发黑、牙龈出血、口腔、鼻腔出血等等。除此之外患者服用可达龙可能会出现甲状腺问题,因此要定期去复查甲状腺功能,判断有无甲亢或甲减。另外服用可达龙可能会导致肺纤维化,因此要定期复查胸片,以排除肺纤维化可能。总结:患者房颤术后三个月内是评估的重要时期,三个月后如果房颤不再发作说明手术成功,三个月内患者反复发作房颤不表示手术失败,除此之外应该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胸片,并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 房颤病人麻醉注意事项(音频)

    房颤病人麻醉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对于房颤患者而言,房颤若合并有心衰史,近期进行过开胸全胃切除术,目前仍为房颤心律或合并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均属于高风险病人。此类病人麻醉一定要做好术前准备,需要先进行心脏彩超观察心功能,若心功能不好,需要进行相关药物的治疗,促进心功能改善。在麻醉过程中,麻醉诱导和维持要以麻醉性镇痛为主,辅以肌肉松弛剂,力求整个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在手术中我们要积极控制心脏的心室率避免过快,可以使用西地兰。手术过程中可能会输液,要控制好液体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 非瓣膜性房颤的定义(音频)

    非瓣膜性房颤的定义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房颤可以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根据2012年ESC房颤指南指出,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目前尚无统一或者满意的定义。指南中将瓣膜性房颤定义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病,主要指二尖瓣狭窄,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导致的房颤,归为瓣膜性房颤。而将非瓣膜性房颤定义为,在不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没有行机械和生物瓣置换术以及二尖瓣成形术的情况下,出现的房颤。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欧美指南,在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以及瓣膜置换术后房颤的定义上,目前已经达成清晰一致的共识。但是对于非二尖瓣的风湿性瓣膜疾病与瓣膜成形术,是否属于瓣膜性房颤的范畴,仍然存有异议。
  • Ⅳ级心衰病人的寿命(音频)

    Ⅳ级心衰病人的寿命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分为Ⅰ级到Ⅳ级,Ⅰ级心功能最轻,寿命不受影响,Ⅳ级心功能最差,寿命会受到疾病影响。Ⅳ级心功能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也就是80%的人出现Ⅳ级心衰以后会在5年内死亡。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心力衰竭、心脏扩大以后引起心功能不全症状,如慢性的反复憋喘、呼吸困难、胸闷、气促。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室速、室颤的发作。这些都是Ⅳ级心衰患者寿命减低的原因,因为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是不受预估的,也就是无法猜测到患者什么时候会发作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作,在没有紧急电除颤和心外按压的情况下,患者会在2-3分钟之内有呼吸、心跳骤停。因此,之所以Ⅳ级心衰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原因就在于患者心衰严重期时容易发作恶性心律失常、室颤。
  • 心衰病人晚上睡不着怎么办(音频)

    心衰病人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若心衰患者出现夜间无法入睡,甚至需要频繁坐起,则说明患者到了心衰终末期。此类患者若行心脏彩超检查,往往会发现心脏明显扩大,伴有中重度的反流,出现室间隔的变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下降,甚至低于40%,此类患者临床上随时有猝死的风险。在家中之所以夜间无法入睡,是因为平躺状态下血液回流到肺部,加重肺淤血。因此此类患者应该积极到心内科求助,在心内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心衰患者的金三角治疗方法,这主要是指在利尿剂使用的基础上,加用ACEI类药物逆转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脏的负担、醛固酮抑制剂抑制RAS系统。若患者心衰持续不能缓解,目前还可以考虑做心脏移植手术,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状态。
  • 房颤几大特征(音频)

    房颤几大特征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房颤的患者大部分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甚至气喘的表现。如果进行心脏的听诊以及脉搏的触摸,可以发现不管是心跳还是脉搏都显得凌乱不堪,缺乏规律,也就是心律绝对不齐。但同时可以发现心跳每分钟的次数,往往要高于脉搏每分钟跳动次数,这是由于过快的心跳,不能每一下都进行有效的传递引起脉搏的跳动。因此必然在这条传导通路上损失部分心跳,导致脉搏的次数小于心跳次数。患者如果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往往会发现心电图中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F波又称为小锯齿样波,说明其起搏点不是正常的窦房结,患者QRS波会出现间距绝对不齐,也就是常说的心律绝对不齐情况。对于此类人群在治疗方面,患者要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由于有自动转复回来的可能,所以患者可以先口服药物,不行再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而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由于手术效果极差,只有成功率50%左右,因此患者普遍是采取药物控制。
  • 房颤的治疗(音频)

    房颤的治疗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对于有房颤的患者,其治疗主要根据患者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两者的治疗策略是有区别的。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应该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果患者仍然反复的发作房颤,则应该到医院进行电生理检查术,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以根除房颤。一次手术成功几率大约为85%-90%,若3个月后复查发现房颤还存在,可以再次行二次手术,其根除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若患者为持续性房颤,则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除根率仅为50%-60%,因为除根率较低,所以此类患者不推荐进行手术治疗,而是采取药物控制。药物控制主要包括:一、控制心室率,包括口服倍他乐克及其他药物降低心跳次数。二、采取抗凝措施,抗凝措施主要是因为房颤患者容易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导致脑中风等疾病。因此要常规口服抗凝药物,若患者为出血高危人群,则可以退一步进行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 心衰病人吃什么食物好(音频)

    心衰病人吃什么食物好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心衰病人的常规饮食要注意均衡营养,但是要清淡为主,低盐、低脂饮食。心衰患者应该多吃绿色蔬菜,尤其是粗纤维的蔬菜,主要包括苋菜、菠菜、橄榄菜、芹菜等等。少吃猪肉、羊肉等红肉,多吃鱼肉、虾肉等优质蛋白,也称之为白肉。对于瓜果方面,注意避免过多的食用含糖类以及水分较多的水果,比如西瓜、甜瓜、哈密瓜等等。对于这些含糖含水较多的食物,会明显加重心衰患者心脏的负担。若心脏负担过重,很容易导致心衰加重进入心衰急性期,因此对于心衰患者而言,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应该均衡,但是要减少水分的摄入量。
  • 心衰患者的饮食(音频)

    心衰患者的饮食
    讲解医师:万鹏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对于心衰患者的饮食,要注意减少水分的摄入,低盐、低脂饮食,清淡饮食。心衰往往只是诸多心脏病的最终表现,心衰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若合并以上的疾病,在饮食中要注意少吃肥腻食物,多吃绿色蔬菜,尤其是粗纤维的菠菜、芹菜、苋、橄榄菜等。少吃猪肉、羊肉等红肉,多吃鱼肉、虾肉等优质蛋白。对于心衰的患者,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每日早晨起床上完厕所后要测量自己的体重,并且进行监测记录。若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发现排空大小便后体重较前增加了1-2斤,说明增加的并非是脂肪,而是身体里储藏了过多的水分,此时要减少水分摄入,并且加服利尿剂,促进排空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