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存刚

  • 颅内压增高吃什么药?(音频)

    颅内压增高吃什么药?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针对颅内压增高的治疗,首先应尽可能明确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并且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脑肿瘤引起的,要进行肿瘤切除;血肿引起的,进行血肿清除或者引流;对于脓肿引起的,可以做脓肿的穿刺引流或者脓肿切除等一系列的手术治疗。在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没有明确之前,而患者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静脉用的药物,比如静脉输入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颅内压增高,口服药物治疗的情况,只适用于轻中度的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氢氯噻嗪,可以吃25-50mg,每天3次。另外一种是乙酰唑胺,可以口服250mg,每天3次。还可以吃氨苯蝶啶,50mg,每天3次。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呋塞米,20-40mg,每天3次。还有一种常用的药物叫做甘油盐水溶液,可以口服30-60ml,每天2-4次。这些口服的药物都有助于发挥缓慢的、柔和的脱水作用,对于中轻度的颅内压增高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在口服这些药物之后,患者仍然有比较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首先可以输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CT和磁共振等一系列的检查,尽早的明确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儿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有哪些?(音频)

    儿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儿童的颅内压增高和成人的会有一些差别,而且急性颅内压增高和慢性颅内压增高会有一些差别。一般儿童的急性颅内压增高首先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继而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在颅内压增高的时候常常表现为昏睡、不思饮食、不吃奶、频繁呕吐,对注射等疼痛刺激反应小,哭声细小,且持续时间短,很快又进入昏睡的状态,或者在观察过程中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对于囟门没有闭合的患儿,还会表现为囟门膨隆。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临床上意识障碍出现的比较晚,其它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比较广泛,所以在诊断上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能发现视乳头水肿,往往是诊断儿童慢性颅内压增高最为可靠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往往可以出现智力降低,年长的患儿表现为反应迟钝、智力减退或者人格改变。对于囟门没有闭合的患儿,如果有颅内压增高,常常会导致患儿的头围增大、头皮静脉怒张、囟门闭合延迟、双眼下视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头围明显增大,特别是前额比较突出,这种情况都应该警惕儿童的慢性颅内压增高。
  • 颅内感染一般多久能好?(音频)

    颅内感染一般多久能好?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一般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对于脑脓肿而言,一般建议进行有效的抗炎治疗4-6周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很多抗生素难以有效渗透至局部的脑组织。另外一方面脑脓肿一旦形成之后,脓肿的壁相对比较厚,抗炎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对于脑膜炎等病变,一般也建议在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脑积液化验完全正常之后才能够考虑减药或者停药。因为颅内感染一般病情比较严重,有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抗炎治疗的时间一般相对会比较长一些。
  • 多发性颅内血肿怎么治?(音频)

    多发性颅内血肿怎么治?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多发性颅内血肿如果血肿量比较小,患者临床情况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保守治疗,适当通过输注甘露醇、止血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促进血肿吸收。如果血肿量比较大,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且有加重的趋势,患者血肿量在幕上超过30ml,幕下超过15ml,以及CT显示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的情况,应该考虑手术治疗。除此之外,患者如果有进行性的意识障碍加重,颅内压监测显示内压持续在20mmHg以上,并且有进行性增高的趋势,这些情况也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还有就是对于一些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出现不断的恶化,以及位于颞叶和颅后窝容易引起脑疝的血肿,这些情况我们的手术态度应该相对积极一些,尽可能的早期手术。
  • 颅内感染的早期症状(音频)

    颅内感染的早期症状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患者因感染的部位不同,症状也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脑膜炎类的病变,患者往往会表现为比较剧烈的头痛,伴有颈项部疼痛,甚至出现颈项强直的表现。对于脑脓肿患者常常会有局灶性的定位的体征,例如一侧肢体的麻木、肌力减退、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表现。此外,患者还经常会发生癫痫发作,如果病变进展,患者会引起比较明显的脑水肿,这种情况下,患者就容易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初期颅内压增高症状并不十分明显,可能仅表现为头痛,而不一定有呕吐,更不会出现意识障碍。随着病情的加剧,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呕吐、视乳头水肿,甚至意识障碍。脑膜炎类的病变,因为病变范围比较广,患者有时会表现为淡漠、倦怠、嗜睡,有不同程度的较轻的意识障碍的表现。
  • 颅内感染一般会活多久?(音频)

    颅内感染一般会活多久?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患者的生存期取决于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治疗。一般来说,如果是单纯的脑膜炎性的病变,经过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多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硬膜下积脓和脑室积脓而言,患者的病情往往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会有将近50%-70%的患者因为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而对于脑脓肿,如果患者治疗及时,在脓肿引起脑疝之前得到及时的治疗,通过脓肿穿刺抽吸,或者脓肿切除手术等方法,迅速减轻颅内压,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后续根据前期脓肿穿刺或脓肿切除的细菌学检查结果,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经过长期的抗炎治疗,患者生存期可能也并不受到影响。所以,颅内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是决定其生存期最为关键的因素,其中以硬膜下积脓和脑室积脓是颅内感染中最为严重和难以控制的两种类型。
  • 颅底凹陷症有什么症状?(音频)

    颅底凹陷症有什么症状?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颅底凹陷常常会造成后颅窝的容积相对狭小,所以常常会压迫后颅窝以及枕骨大孔附近的神经结构,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颈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颈枕部的慢性疼痛、感觉减退、上肢麻木、肌肉萎缩、腱反射降低或者消失。后组颅神经受累症状主表现为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等。颈髓和延髓受压症状,常常会出现四肢乏力、瘫痪、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吞咽和呼吸困难等。脑部的症状常表现为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椎动脉供血障碍所引起的这种症状。患者可以出现眩晕、视力障碍、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患者可以出现剧烈的头痛,甚至因为枕骨大孔疝而出现呼吸停止。
  • 颅底凹陷症的症状(音频)

    颅底凹陷症的症状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颅底凹陷是指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质向上陷入颅腔,迫使其下方的寰枢椎升高进入颅底,可以合并这个区域的骨骼发育异常或其他异常,还可以合并神经结构畸形,例如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和脊髓空洞等。单纯的颅凹陷,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症状,而如果颅底凹陷合并了上述神经结构畸形和异常,患者可以出现节段性分布的痛温觉障碍,以及触觉和深感觉保留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个别严重的患者,还可以出现手部掌间肌和鱼际肌的萎缩。
  • 骶管囊肿的位置(音频)

    骶管囊肿的位置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骶管囊肿是骶管内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常见位置是在骶1至骶3的水平,尤其以骶1、骶2水平常见,偶尔是骶2、骶3水平。比较大的囊肿可以充满整个骶管,有的是骶1到骶3,甚至有的骶1一直到骶4或者骶5,同时造成骶管扩大、骶管周围骨质吸收。还有一部分骶管囊肿为典型的神经袖套囊肿,会沿着骶神经根走行的方向分布,所以这类骶管囊肿可以由骶管内孔经过骶孔向外蔓延,还有一部分少见的骶管囊肿可以长到骶管的前方。
  • 骶管囊肿手术步骤(音频)

    骶管囊肿手术步骤
    讲解医师:范存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骶管囊肿的手术步骤,根据囊肿类型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例如不含有神经根的骶管囊肿,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在硬膜囊末端进行结扎,把囊肿全切,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含有神经根的骶管囊肿,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骶管囊肿,只能做囊肿壁的大部分切除,进行神经袖套重建。在此基础上可以取患者的自体脂肪或术区邻近部位的代替肌瓣,进行骶管填塞,再根据情况酌情进行骶管骨质的重建,这样才能使骶管囊肿得到确切的治疗。特别强调在手术之后,嘱患者俯卧位,局部加压沙袋治疗3-7天,能够有效避免术区积液的发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