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

  • 应激性心肌病的预后(视频)

    应激性心肌病的预后
    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其他类型的扩张型心肌病,以及肥厚型心肌病相比,通常预后相对较好。应激性心肌病的原因可逆,通常是由于剧烈的情绪刺激,比如悲伤,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过于旺盛、浓度过高,引起心肌的一过性损害。病人会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行心脏检查或者心室造影检查,甚至可以看到心脏局限性的室壁运动障碍,心间有一块心肌鼓出,所以也称之为心尖部气球样变,学名为应激型心肌病。部分病人在情绪因素解除后,予以适当药物治疗,病变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范畴,或接近于正常范围。部分病人可能会遗留永久性的心肌损害,但几率较低。由于应激性心肌病病人多见于老年的女性,部分可见于中青年女性。所以此类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反复的情绪刺激,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和加重。
    2023-07-31
  • 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视频)

    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
    扩张型心肌病的饮食,通常以低盐、低脂、低碳饮食为主,主要如下:1、低盐饮食:因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通常心功能通常欠佳。特别是终末期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心力衰竭,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食欲欠佳、胃肠道蠕动缓慢等表现。另外饮食要有营养,瘦肉、鱼肉、鸡蛋通常都可以食用,但是烹制的口味要清淡。稍微增加盐分,可能会更加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的发作;2、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饮食上也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胃肠道整体,可能处于淤血状态,胃肠道吸收和蠕动功能比较低下。如果食用不易消化的坚硬食物或油炸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相应的便秘、食欲低下、腹胀、腹痛等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2023-07-31
  • 扩张型心肌病生存率(视频)

    扩张型心肌病生存率
    患者一旦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通常5年生存率约为50%,10年生存率约为25%。尤其是对于已经出现明显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和双下肢浮肿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没有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可能较快出现心力衰竭加重,或急性左心的心力衰竭,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所以患者一旦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要规范治疗,要按照目前的指南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长期的慢性疾病控制。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加强饮食管理,予以低盐、低脂饮食,可以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甚至长期生存。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通常会使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即保持患者的干体重、避免浮肿,如双下肢浮肿、胃肠道浮肿等情况。以及β受体阻断剂,可抑制心脏收缩和跳动的药物,可以减轻心脏负担。还包括抑制心脏重构的药物,包括ACEI,即培哚普利、咪达普利以及沙坦类药物,可以让心脏重构扩张得到缓解。目前较新的一类药物是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也有较好的改善心脏重构,以及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亡率的作用。
    2023-07-31
  • 酒精性心肌病要手术吗(视频)

    酒精性心肌病要手术吗
    酒精性心肌病通常无需手术治疗,仅需内科治疗。酒精性心肌病是指长期酗酒,酒精摄入过多,而造成心肌细胞结构、功能改变,从而出现一系列综合征。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戒酒治疗:避免酒精摄入,防止进一步损害心肌细胞,加重病情;2、对症治疗:针对酒精性心肌病,并发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积极应用利尿剂、强心剂,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抑制心肌重构,避免心腔进一步扩大,改善患者预后;3、并发症治疗: 针对酒精性心肌病,并发的各种心律失常,酌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积极治疗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必要时针对危险性心律失常,如持续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行埋藏式转复除颤器置入,避免猝死等并发症。同时对于明确有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或既往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病史者,应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抗凝治疗,改善病人预后。
    2023-07-31
  • 特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视频)

    特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类型
    特发性心肌病指一组病因不明的原发心肌损害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一经诊断应积极针对并发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特发性心肌病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1、扩张型心肌病:表现为左心和(或)右心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早期以左心扩大为主,晚期可并发右心扩大而出现全心扩大、全心衰竭,室壁运动普遍减弱,以泵衰竭为主要表现;2、 肥厚型心肌病:表现出室间隔及心尖部室壁不均匀增厚,可伴流出道梗阻。此类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减退,晚期失代偿,可能出现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可由于流出道梗阻,而出现明显靶器官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以及相关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导致猝死;3、限制型心肌病:表现为心内膜下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引发心室舒张功能受限,可表现出心力衰竭,亦可并发相关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023-07-31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到了晚期是什么情况(视频)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到了晚期是什么情况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室间隔,或者心尖部不均匀性增厚,不伴流出道梗阻,晚期可出现失代偿性心腔扩大、心力衰竭,亦可出现肺淤血、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以及体循环淤血,相关的颈动脉怒张、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双下肢水肿等体征。还可出现一系列相关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室速、室早,甚至室颤,亦可由于心内膜受损而出现心室腹壁血栓,并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主要针对其并发症进行处理,包括应用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断剂等,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力衰竭。亦可根据并发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必要时针对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可行埋藏式转复除颤器植入,明确血栓形成后可应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2023-07-31
  • 严重心肌病怎么治疗(视频)

    严重心肌病怎么治疗
    严重心肌病的大部分终末期患者,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治疗。比如扩张型心肌病在终末期阶段,药物治疗或器械辅助治疗效果通常欠佳,患者需要考虑进行心脏移植。但是在心脏移植前,患者可能有长期的带病生存时期,这段时间通常需要借助于药物治疗。通常有以下几种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比如利尿剂,以保持体内水分或者钠盐含量,控制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比如强心药,包括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药物,让心肌收缩更为有利,同时还可以应用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肌扩张,抑制心肌的纤维化药物,可以让患者的病程显著延长。最重要的还有β受体阻断剂,或者是沙库巴曲缬沙坦类药物,即ACEI,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亡率,延长生存时间;2、器械辅助:部分患者可能还需要器械辅助治疗;3、心脏器械植入治疗:心肌病患者除出现心脏扩张和心衰外,还会出现缓慢型或快速性心律失常,此时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者是植入性心脏除颤器。部分患者由于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还可能需要植入三腔起搏器,也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4、心脏移植: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严重扩张型心肌病,或者肥厚型心肌病而言,终末期的治疗通常需要依赖于心脏移植。
    2023-07-31
  • 心肌病分为哪四个病态(视频)

    心肌病分为哪四个病态
    原发性心肌病主要包括几种病态分型,具体分型如下:1、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表现为左心室和右心室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一系列室性心律失常,并可引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2、肥厚型心肌病:特征为室间隔,或心尖部不均匀室壁增厚,可伴左室流出道狭窄,表现为心律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并可因流出道梗阻,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结局;3、限制型心肌病:特征性表现为心内膜、心肌细胞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心肌细胞为瘢痕组织取代。引发心室舒张受限、心排量下降,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可并发一系列心律失常;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特征性表现为右室心肌组织,被脂肪组织进行性取代,可出现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可并发心室附壁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等严重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2023-07-31
  • 打张型心肌病怎么治疗(视频)

    打张型心肌病怎么治疗
    打张型心肌病,即扩张型心肌病,是指原发心肌损害导致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治疗如下:1、治疗心力衰竭:进行利尿剂、强心剂应用,改善心力衰竭所导致的肺淤血、呼吸困难、体循环淤血、水钠潴留等相关症状体征;2、改善心脏功能: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腔变大情况,改善患者预后;3、控制心律失常:以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为主,可应用胺碘酮等药物,控制相关心律失常,避免相关心律失常进一步引发血流动力学紊乱。为改善临床病程,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推荐埋藏式转复除颤器置入,改善预后;4、避免并发症恶化:对于明确有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或既往存在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病史患者,可积极进行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抗凝治疗,避免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进一步恶化;5、其他治疗:上述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进行终末期干预。
    2023-07-31
  • 围产心肌病严重吗(视频)

    围产心肌病严重吗
    围产期心肌病是妊娠后期或产后数周内,出现病因不明的心腔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表现的综合征,重症患者可发生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此种并发症发病与遗传因素、炎性反应、情绪应激等相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等。一经诊断应积极处理并发症,避免不良结局。对于心腔扩大、心力衰竭患者,应酌情应用利尿剂、强心剂,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抑制心肌重构、心腔变大,改善病程。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针对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酌情应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推荐置入埋藏式转复除颤器。对于并发心室附壁血栓患者,推荐应用华法林、达比加群等抗凝治疗,改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结局。
    2023-07-31